正文

你可知以往侦探小说是不允许出现中国元素?(5)

  陈查理与傅满洲身后的侦探小说

  对于传统保守的英国人来说,1928年的中国或许过于神秘而不适合出现在侦探小说中;而对于开放活力的美国人来说,1928年的中国元素与侦探小说的搭配却毫无违和感。

  美国电视界曾做过一项名为“最熟悉的中国人”的调查,排在第五的中国人叫陈查理。这个陈查理其实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诞生于美国小说家毕格斯笔下。在英国侦探小说甚至没资格跑龙套的中国人,此时却成了整整六部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主角:一位身材肥胖但是行动十分敏捷优雅华人探长。从《没有钥匙的房子》到《钥匙保管者》,毕格斯创作的陈查理不仅以其缜密的思维与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子曰”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影视作品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在1930年代的上海,不但上映了陈查理系列电影,还迎接过电影男主角访问中国,只是这些历史的痕迹最终在战火中被磨灭了。

  在之后的日子,有47部以陈查理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陆陆续续问世,陈查理探长也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的经典形象。然而,这一符号的演进最终出现了奇妙的两极分化:在一些人眼中,陈查理与福尔摩斯、杜宾同是智慧的化身,而在另一群人眼中,陈查理则与傅满洲一道,代表了中国的“愚昧与落后”。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