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往事:睚眦必报的嘉靖帝(7)
杨慎连续两次遭受廷杖而死里逃生,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廷杖之后,他被发配到云南的永昌卫。这个永昌卫的位置在现在云南省西南部靠近缅甸的保山县。不要说当年,就是现在,交通也极不方便。亏了给皇帝出主意的吏部官员,因为在当时明朝国家权力能够控制的地域之内,恐怕再难找到如此偏僻的地方了。
重创之余的杨慎能否活着抵达云南贬所,完全要看他个人的造化。不仅如此。我们在上一集曾经说过,杨廷和执政时,曾经革除了10多万在锦衣卫等衙门冒领钱粮的工匠,以及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得官职的宦官的义子干儿。杨廷和父子倒霉了,有人便在杨慎被贬出京时进行跟踪,寻找机会行刺。杨慎虽然是大学者,却和父亲一样,精明强干,一路提防,终于在山东临清摆脱了刺客,安全抵达云南。
▲锦衣卫冠服
说嘉靖皇帝小心眼,那是毫不为过。他不但要求杨慎毕生不得迁回原籍四川,而且,凡有从云南到京师面见皇帝的官员,他都要问杨慎的状况。当听说杨慎在云南过得不好,水土不服、饮食不足,又体弱多病,他就开心了。
其实,嘉靖皇帝也是白操了心。杨慎虽然说是以罪臣的身份发配云南永昌卫,但当地官员和民众都善待他、保护他。因为他们都知道杨慎是因为向皇帝请愿示威、向皇帝提意见而获罪的。而在那个年头,谁敢向皇帝提意见,谁就是英雄,人们就佩服谁。何况杨慎还是大学者,既然他向皇帝提意见、向皇帝请愿示威,那肯定是皇帝有过错。而且,他父亲是杨廷和,杨廷和是什么人?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人。皇帝可以革了杨廷和的功名,却消除不了杨廷和的威望和影响,他的儿子当然要受到众人的爱戴和保护。所以,杨慎虽然在云南发配了三十五年,却是往返于川、滇之间,大多数时间则在省城昆明讲学、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