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往事:睚眦必报的嘉靖帝(9)
这个王邦奇就是许许多多挂名在锦衣卫拿军饷的里面的一个,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不正当手段从百户升为千户,可见来头不小。杨廷和清理积弊时,把王邦奇谋得的千户革除,但并没有一撸到底,而是降到他原来的职名,叫“锦衣卫带俸署百户”。这个“署”表明并没有实际任职,而“带俸”,则明确了他挂名拿军饷的实际身份。对于这个处分,王邦奇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杨廷和一退休,他就伙同其他人,一起不断鸣冤叫屈,要求恢复职位。
虽然王邦奇等人的要求没有得逞,但被这样的小人盯上,而嘉靖皇帝又一直在寻找机会实施报复,这就给杨廷和带来了诸多的麻烦。嘉靖六年二月,王邦奇上疏,指责杨廷和为“奸党”,指责杨廷和的次子、杨慎的弟弟,兵部主事杨惇,以及杨廷和的女婿余承勋(修撰)、义子叶桂章(侍读)均在奸党之列。
嘉靖皇帝等的就是对杨廷和的指责,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先将正在任职的杨惇等人下狱,叶桂章正在家乡守制,也火速派锦衣卫校尉解押进京。
朝臣的抗争
嘉靖皇帝这样无端地对杨廷和家人进行的报复行为立即招致了朝臣的反对。杨廷和一再坚持让嘉靖皇帝称伯父为皇父、称父亲为皇叔,固然有失偏执,但毕竟还是为着你朱家的皇统着想。如今人家已经退休多年了、垂垂老矣,长子也被发配到极边的云南,你还要怎么样?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又何必对其家人斩尽杀绝呢?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一位名叫杨言的礼科给事中。这位给事中公然为杨廷和辩护:“(杨)廷和当权奸辱横之日,保全神器,归于陛下,持危定难,有正始之功焉。即所拟诏条,或矫枉过直,然事专为国,心本无他。今去国未几,祸延子婿。臣恐自今全躯保身之臣,皆以廷和为口实,谁复为国家任事者哉。”杨廷和有大功于国家,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但也是为社稷考虑。现存刚刚退休,便祸及子婿。如果这样弄下去,还有谁敢为国家出力呢?这番言论可以说是义正辞严,但这位给事中立即被拘捕,与杨惇一并拷讯。当然,王邦奇对杨廷和诬告也很快被澄清,全属“虚妄”,目的是假借建言进行钻营。但主持调查的官员却被嘉靖皇帝指责为“徇情”。最后,杨廷和儿子杨惇被削职为民,义子叶桂章在解押进京的途中,因不堪受辱而自杀。告黑状的王邦奇仅降了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