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陈友谅巨舰为何不敌朱元璋小船(6)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建都应天(南京),当年的放牛娃、小和尚、小叫化成为了大明皇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蜕变。

  朱重八当了三十年皇帝,成绩是休养生息、爱民如子,让处在民族压迫和战乱中的天下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宁的日子。缺点是恨官,恨万恶的地主阶级(他没想想自己就是这个阶级的总头子),杀了很多官,有好官,有贪官,给接班人开了个不好的头,也落下了枉杀功臣的恶名。

  常遇春:

  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旗下众战将中常遇春最为显眼,在两军激战时刻,一箭救主,让人记住了这位明初开国大将。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出身贫苦家庭,天生神力,二十三岁的时候干上了土匪这一行。后来遇到了朱元璋,跟着朱重八闹起了革命,成为了朱元璋帐下第二号大将(头把交椅留给了徐达),自己很谦虚,说自己能带兵十万,军队故此称他为“常十万”。

  鄱阳湖一战后,常遇春又以副将军的身份与徐达平定了张士诚,凭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后来再次以副将军的身份与徐达率军二十五万北上,转战中原,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常十万”战场上英雄无比,可惜寿短。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室及将士万余。七月,暴病于回师途中,年仅四十,追封开平王。

  不过“常十万”如果在地下知道当年跟随老朱打天下的哥们后来是什么结局的话,恐怕也满意自己的结局,最少成全了与大哥的一世君臣情。

  战争猜想:

  当朱元璋率兵北上救韩林儿、刘福通,后方兵力空虚的时候,陈友谅为什么不直取兵力同样空虚但战略位置远比洪都更重要的应天城呢?恐怕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了。

  没有在洪都遇到朱正文,陈友谅的运气会比在洪都和鄱阳湖好一些么?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