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陈友谅巨舰为何不敌朱元璋小船(5)

  朱元璋此时只在做一件事,祈祷。

  祈祷起风,并且是顺风。

  给点风,他朱元璋就能灿烂,就能做周公瑾,因为对手的巨舰用铁环相锁,和当年的曹阿瞒一样。

  如果公元1363年七月二十一日下午的鄱阳湖一直风平浪静,那么中国的历史走向又将是另一条未知的轨道,

  下午近三点的时候,朱元璋等来了命运的风。

  风或许没有当年赤壁的那场猛一些,但千年之后的朱元璋已不需要黄盖,他拥有的不仅仅是干草,还有火药,以及现代战争中燃烧弹的鼻祖“火药桶”、“大蜂窠”、“满天烟喷筒”、“飞天喷筒”,趁着风力,一起飞向了陈友谅的巨无霸舰队。

  陈友谅的数百艘巨舰被烧,士卒死伤大半,陈友谅之弟友仁、友贵及平章被烧死,陈友谅率残部退守大孤山。

  此时的陈友谅进退两难,部下也斗志丧失,自己的左、右金吾都先后投降朱元璋,失去理智的陈友谅斩杀了所有的敌军战俘。而他的对手朱元璋则相反,打出了优待俘虏的旗号。

  朱部主力移师湖口,继续与陈友谅激战三十余天。

  陈友谅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战斗到了最后,直到敌军冰冷的箭矢刺穿了他的胸膛。

  鄱阳湖之战的胜利,宣告着一个三百年的明帝国的崛起。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朱元璋:

  朱元璋与元末另外两位豪杰张士诚、陈友谅相比,朱元璋同是出身社会底层,但与陈友谅狠毒、张士诚的不思进取相比,朱元璋更能容人,更具远见,更有忍耐力。

  直到消灭了陈友谅,朱元璋才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称吴王,可谓低调。之后,灭亡方国珍、张士诚,最后将蒙古人赶出中原,朱重八一步步创造着历史。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