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何短短15年便灭亡(4)

  沉重的赋税与徭役,成了压在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

  大秦之所以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根本原因在于,百姓活不下去了,而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大秦帝国过于沉重的赋税与徭役。

  国家想要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收税。在商周时期,税率为十分之一,但秦帝国的赋税是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你产出的粮食每年都必须要刨除三分之二给国家。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生产效率不高的时代,三分之二的赋税,意味着一家人即便每天勒紧裤腰带都吃不饱。

  中国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是世界之林中最高的,因此,若仅仅是税率高并不会引发大暴动,但更要命的是,老百姓还要服徭役。徭役即无偿为国家干活,当时的规定是16~60岁的成年男性每隔3年就要服一次为期2年的徭役。换而言之,当时,成年男人每3年时间里,有2年是要为国家干活的,只有一年为自己家打工,而且徭役与税率是并行的——皇家可不会管你家的劳力是不是统统服徭役去了,你的税依然是三分之二。

  秦始皇时期,这些徭役赋税之所以未能成为起兵理由的原因很简单——秦始皇采取了一些减负措施,比如,当时服徭役时,不仅给工钱还管饭。若官员有克扣的话,轻则丢官、重则丢命。而且始皇时期,主要是征发罪犯(即六国时期的战俘)和剩余的军力、富贵人家的家丁去干活,尽可能地减轻贫苦百姓的负担。若是普通人家服徭役的话,一户只调一人即可,多调的话,官吏会被罚款,甚至会丢官。而且,当时服徭役是有假期的——农忙的时候,百姓可以回家干活。一年中,这样的假期可以有40天。如果一户人家的男人与女人都去服徭役了,那么,家中未成年的孩子则由国家抚养,他们会定期收到国家补助的粮食。所以,在秦始皇时期,虽然百姓压力大,但生存还不算太艰难。

  到了秦二世时期,国家大工程有增无减,徭役也越来越重,原来的减负政策被束之高阁。据统计,在二世时期,秦国一年要征700万徭役,而当时,整个秦国才不过2000万人,男性有1000万左右,多达700万的男人都在给国家干活,再加上赋税丝毫不减,百姓吃饱、活好便成了一种奢望。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