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何短短15年便灭亡

  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止,秦自诞生至灭亡,只有短短15年,堪称“史上最短命帝国”。但值得回味的是,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为起点,秦国一直呈现出逐步壮大的局面,它的兴盛是因为经历了数代经营,建立起了极有效的国家战争机器,但为何统一六国以后,只过了15年秦便灭亡了?

  后人将秦亡原因归于“滥修工程、耗费民力”、“徭役赋税重,民不聊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图)阿房宫 图之一

  秦王朝修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修建一系列大型工程,并不单纯是为了皇族自己享乐。战国是乱世,结束乱世的王朝除了“打天下”这个建立新政权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以外,还有两个虽然单一但比王朝更迭更复杂的问题——如何对待前朝各国遗留下来的王公贵族、军队等人员的处置,防止死灰复燃?如何对待打江山时的军队?

  打江山时所需要的军队数量远远多于守江山时,之前的各国军队若无法妥善安置的话,便极有可能形成新王朝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军人还是他国落魄贵族,从连年的征战、从骄奢的过往恢复到普通人的生活,都需要一个过渡。在秦朝,这个过渡便选择了修建浩大的工程。秦朝的长城、秦王的陵墓、阿房宫……这些大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如此一来,便将原本有可能颠覆王朝的力量非常妥善地处理了,这是乱世之后需要修建大工程的原因。

  “修建工程以引导人员”的事件也发生在隋朝——隋朝的大运河同样是中国古代无法逾越的浩大工程。当然,因为战乱过后,国民需要休养生息,而浩大的工程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又远远甚于之前,再加上王朝基础本身不够牢固、社会不够安定,因此,爆发起义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所以秦、隋都不够稳定。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