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太原晋绥军全军覆灭(4)
1947年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和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在陈赓、王震、罗贵波、彭绍辉的指挥下,发起汾孝战役,从1月17日开始,至1月26日,共十天时间,歼灭晋绥军六十九师全部、第九总队大部、暂编第四十四师、暂编第四十五师、暂编第四十六师、和第七十一师、七十二师、七十三师各一部共二万多人。六十九师少将副师长王熙时被击毙。
虽然晋绥军在阎锡山指挥下迭遭败绩,但晋绥军另一名将傅作义部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力。1946年6月,为配合晋南作战,切断太原和大同的联系,人民解放军在晋绥野战军司令员周士第的统一指挥下发起晋北战役。经两个月激战,收复晋北十多个县城,歼敌8000余人。晋北战役取得胜利后,解放军为扩大战果,把晋绥与晋察冀两大野战军联成一体,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由解放军晋绥和晋察冀两大野战军集中九个旅和部分地方武装共30个团4万多人,于7月31日再次发起大同战役。
大同守军为晋绥军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部1.9万余人。楚溪春也是晋绥军名将,作战指挥很有章法。经五天激战,到8月4日解放军仅歼敌2000多人,不仅大同城让解放军久攻不下。而且应县守敌也十分顽强,正在此关键时刻,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在蒋介石的督促下,于9月3日出动暂编第十一师、暂编第十七师、新编第三十一师三个师1.3万人,由其心腹大将董其武统帅分北、中、南三路,从归绥出援大同。
傅作义是晋绥军一位惯战之将,尤其善长于出敌不意,长途奔袭闪击作战。战前傅作义对此战作了精密部署,保密工作极为严密,解放军一直没有侦知傅军的出援路线和真实意图。
归绥出援第一关是张绥铁路上的卓资,此地有解放军王尚荣一个旅坚守。原定计划王旅可守三天,以侍援军到来。可傅军攻势甚猛,仅仅守了八小时阵地即被傅军攻克,解放军伤亡达500多人,而且险些被傅军包围。攻占卓资后解放军认为傅军下一步肯定会南下凉城直援大同。于是解放军在卓资南下大同方向布下了埋伏。可傅军占卓资后并没有直奔大同,而是在一天之后突然出现在卓资以东之集宁城外,并猛攻集宁。
集宁危机使解放军十分紧张,如果集宁被傅军攻占,不仅对大同攻城之解放军形成腹背受敌之势,而且还可继续东进晋察冀军区根据地张家口,行围魏救赵之实。解放军急忙增调25个团的兵力,计划首先击破集宁城内外之傅作义三个师,经一天两夜激战,傅部三个师损失很大,几乎陷入绝境。可是,狡猾的傅作义估计经过长时间苦战后解放军应该已经十分疲惫。在此关键时刻他再遣王牌第35军主力第一〇一师、新编第三十二师,附新编骑兵第四师共1.9万人以极快的速度突然来援,解放军猝不及防,集宁终于被攻破,傅部援军攻入集宁城后,即与集宁城内守军三个师共六个师3.2万人合为一体,全力向大同进攻。此时解放军布局全部被打乱,而且部队疲劳,不得不于16日撤围大同,撤退途中又遭到傅军骑兵之猛烈截杀,解放军又受到很大损失。此战不仅解了大同之围,而且让解放军受到重大损失。傅作义后来洋洋得意地在致毛泽东的电报中声称消灭解放军达二万多人。
大同集宁之战解放军调集50多个团共计10万之众,傅作义与楚溪春两部合计只有5.1万人。傅、楚两将以弱胜强,打败了解放军,成就了二人名将的名声。也是傅作义指挥的又一次出其不意,远距离奔袭作战的著名战例,通过此战也充分说明,一支军队,其高级将领的军事素质和作战毅志、作战技巧都是战役得胜的关键因素。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以后,思想和性格都起了很大变化,在用人和容人方面显得十分狭隘,致使晋绥军一批军事人才纷纷离去,再加上编入大量伪军,使晋绥军质量下降很快,这是导致抗战胜利后晋绥军在与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中不堪一击最主要的原因。
楚溪春(1896-1966)河北蠡县人。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五期步科。与晋军将领傅作义、张荫梧为保定军校同期同科同学。由于在校期间学业精良,毕业后不久又应邀返校担任第八、第九期学生队长。1927年1月,军校同学张荫梧出任山西军官教导团主任,楚溪春应其邀请出任该团教育长,从此进入晋绥军行列。1928年12月楚得任晋绥军第42师第125旅旅长。楚溪春治军极严,作战勇敢,素有战功,而且仪表堂堂。1929年6月,国民政府将孙中山灵柩迁往南京中山陵,举行隆重的总理“奉安大典”,楚溪春受邀担任起灵仪式第3纵队领队指挥。1934年9月楚溪春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学习,并于1937年5月6日晋升为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