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王凤山将军(2)

  王凤山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直接被留校任职,任工兵科2分队上尉分队长。北伐时,加入了于镇河率领的军官学生队,再后来参加中原大战,渐渐升至连、营长,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时,任203旅427团3营营长,其时,旅长是梁鉴堂。

  1937年9月,梁鉴堂战死在茹越口(本报5月28日《梁鉴堂平型关战役中牺牲最高军阶将领》有详细描述),当时,王凤山在梁鉴堂已战死,主阵地失陷,相邻阵地也告突破,局势再难挽回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撤离,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最后,是他的警卫强行抱着他跳下山崖,因有酸枣丛阻挡,才未有大碍。返回忻州途经家乡探望亲人时,王凤山身上的大衣上还留着几个弹孔。

  茹越口战斗后,王凤山因作战英勇被升为副团长、团长。之后虽然也参加过其他战役,但他所属的34军伤亡较大,参战人员被并入其他部队后,其实已经成了空架子,仅仅剩下个番号。再往后一直到1941年,两三年间,王凤山担任了军事突击团团长、军事教导队上校大队长、整训处少将副处长等职,虽然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恪尽职守,有所建树,但对于像他这样矢志救国的军人而言,无异于被闲置,他的人生,到底在战火中才能现出光彩。

  殊死搏斗壮年殉国

  1941年初,王凤山终于得到新的任命,任34军218旅旅长。很快,218旅扩编成暂编45师,王凤山任师长,驻扎在汾河以南万泉、荣河、河津一带。

  这一带素来是山西的粮棉产区,对保障晋南抗战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同样,这一带也是日寇控制特别严密的地区,碉堡五里十里就是一个。王凤山到任后,展开游击战,拔据点,击日寇,掩护行政人员征集公粮,立下不少战功,自己的名字也在日寇那儿挂了号,鬼子曾悬赏一万大洋要他的人头。

  1942年五六月间,又是一年夏熟的时候,每到这时,晋南一带麦浪滚滚,如同金色的海洋,若非战争,这是能让农民从睡梦中笑醒的景象。但因为战争,日寇要抢粮食,我们要保粮食,战斗反而是一年中最激烈的时候。

  就在5月初,阎锡山和日寇在吉县安平村召开安平会议。尽管日寇给阎锡山画了一个“华北王”的大饼,阎锡山也有些心动,但当汉奸,阎锡山无论如何是不愿、不敢的,虚与委蛇一番,趁中午休会就偷偷跑了。日寇大为光火,于是将正在晋南抢征夏粮的34军作为报复对象。

  同时,安平会议被日寇有意曝光后,阎锡山也承受着全国的舆论压力,就算是做姿态,也要和日寇打一仗不可。阎锡山命34军渡过汾河作战,王凤山所在的师正是先头部队。王凤山带领部队一面掩护征粮,一面与日军作战,而日寇纠集日伪部队共两万人分七路向该军围攻。此时34军军长王乾元负伤返回汾北医治,由王凤山代理军长。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