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发火:挡着不准江青到他住处(5)

  阎长贵:要全面和正确地认识江青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江青在“文革”中,一方面吹嘘自己1930年代的革命经历,比如她经常向人讲自己那时怎样做地下工作的情况,跟我也讲过;一方面又竭力掩盖自己1930年代的一些情况,对了解她那段历史的人,大施淫威,残酷迫害,特别是在文艺界,有不少人被迫害致死、致残。然而客观地讲,1930年代的江青是值得肯定的。那时她利用艺术形式,如演话剧、演电影,还写文章,为提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解放,以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她是一个爱国的、革命的、进步的青年。特别是从上海到延安,是从比较安适的都市到十分艰苦的地方, 更表现了她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江青所走过的道路,是当时进步青年共同走过的道路。粉碎“四人帮”后,对江青在延安以及她在整个1930年代的报道和宣传多是负面的,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向继东:那时的蓝苹,是一个热爱表演事业,而又不乏自知之明的女人;同时还是一个同情底层民众,关心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的女人;还是一个充满激情、富有革命精神的坚强的女性。但为什么“蓝苹”到了延安,继而成为毛泽东的妻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夫人”,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解放军文革小组顾问”和“文化大革命的旗手”就完全变了呢?

  阎长贵:这确实值得深思,从“蓝苹”到江青,其实就是她的“个人革命史”。

  向继东:在她的“个人革命史”中,我们分明感到有悲壮,又有无奈。江青当然要对自己的悲剧负责,但使她变化的那些外因难道就可以忽略吗?

  阎长贵:你说得很对。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批判上,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去研究。

  向继东:江青是1991年5月自杀的。你对她的自杀有何感想?

  阎长贵:“多行不义必自毙。”希望绝灭了,用自杀来解脱。

  向继东:新华社1991年6月4日发出电讯稿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这个消息刊登在《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上。记得我当时正出差北京,在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先是猛地一怔。

  阎长贵:也不应“怔”了,到了那个时候,死是最好的解脱。江青曾对她的护士马晓先不止一次说过:“将来我是准备杀头的、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地养着,这个难些。”最后应验了她自己的话。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