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岳飞正名:揭开岳飞被害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6)

  胆小如鼠的赵构是真的担心岳飞的北伐行动“稍有挫衄”,全盘皆输,战火一旦军引到江南,临安就做不成安乐窝了,最好的选择莫过于见好就收,巩固现有成果。

  所以,当金人主动放出了和议的空气,他便迫不及待地连发金牌催岳飞班师。

  奉命回来的岳飞心灰意冷,觉得与其这样用兵动众,“今日得地,明日弃之,养寇残民,无补国事”,便恳切地向赵构申请解除兵柄,回家养老。

  岳飞主动解除兵权,应该说是赵构希望看到的,但和金人的媾和才有一点点眉目,还远没到过河拆桥的时候,赵构不得不假惺惺地说:“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

  《皇帝中兴两朝圣政》上记录有赵构本人沾沾自得的一段话:“绍兴以来,所以为国者有二:金欲战,则分江淮之镇以授将帅;金欲和,则收将帅之权以归朝廷。规模既立,守备益固,操纵自我,比之谓定论。”

  等柘皋之战结束,金人已经确切敲定了和议的方案。赵构便急匆匆地山寨了一把“杯酒释兵权”,成功地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的兵权。

  但仅仅只这样,还是不够的。

  要知道,三人的兵权虽然解除,但他们的军队还原封不动地驻守在防区上,而以这三个人的影响,军队还有被他们策反的可能。

  尤其是岳飞和韩世忠,他们多年来与将士们一起浴血沙场,患难与共,不仅威望素著,而且情同手足。将士对他们“有念旧而不能忘者”比比皆是。岳飞的军队班底更是由其本人在宜兴驻军期间一手一脚组建起来的,活脱脱就是一支私人武装。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