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幕后真凶,百日维新失败竟不是因为慈禧和袁世凯(7)

  慈禧此时所充分信任的,只有荣禄,因此策动荣禄来游说太后,必然见效,但刚毅并不热中于此,因为太后若复出,必引荣禄入军机,那样刚毅就会被压下去。

  那么热中的是谁呢?一个监察御使叫杨崇伊,他和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是亲家,杨的儿子娶了李的女儿,杨又有一女作了李的儿媳妇,他们是双重姻亲,因此关系很深。

  随着新政推行,李鸿章大祸将临,为了自救,杨崇伊去游说荣禄劝太后复出。

  为游说荣禄劝慈禧太后复出,杨崇伊多次往来于京津道上,但荣禄不为所动。因为他以慈禧太后的意旨为意旨,太后无意于此,他自然要仰体她的老年颐养的心意,何苦劝她来受累?

  加之列强只承认光绪为中国皇帝,若无故被废,必会造成列强出兵干涉内政的口实,这也是深明国际情势的荣禄所不愿见到的。至于他自己,官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重兵,身名俱泰,同样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并不稀罕去当军机大臣,若他进军机,反不便掌军权,自然一动不如一静了。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李鸿章退出总理衙门,他最后的一点实权也被剥夺了,对于他,迫在眉睫的危机是:一方面他的政敌翁同龢在江西待命复起;另一方面日本前首相、明治维新重要人物伊藤博文即将访华,光绪将重用客卿,那对李鸿章的声望是无情打击。翁复出后和张荫桓当政,必会追究胶州湾、旅顺大连和威海卫之失的责任问题,甚至牵连到李鸿章收俄国贿赂的事情,果真到那样的地步,李鸿章就身败名裂,无路可走了。

  为此,杨崇伊的活动更加积极,在游说荣禄无效后,他又写了一个“为大同学会蛊惑士心,紊乱朝局,引用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的奏折,请军机大臣王文韶、廖寿恒代递,王廖二人看光绪朝纲大振,怕祸及自身,不敢代递。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