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幕后真凶,百日维新失败竟不是因为慈禧和袁世凯(10)

  光绪接见伊藤博文时会谈些什么,能否证实流言的存在,这是决定慈禧是否出而训政的前提,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巧合,在慈禧心目中恰恰映证了流言,于是她发动了政变。

  伊藤博文觐见光绪皇帝时,张荫桓陪同,兼职翻译。张与伊藤博文有旧,觐见时,两人握手,神态亲密,这都看在慈禧眼中。光绪在召见中详细询问了有关新政的事宜,希望伊藤博文能够对中国的新政提出意见,这段谈话后,光绪又和张荫桓说了一阵悄悄话。

  慈禧通过自己的观察,怀疑张荫桓和伊藤博文有私,似乎在证实有“结日本谋劫太后”的阴谋存在。殿廷深远,光绪体弱,说话声音小,慈禧也听不清光绪说写什么,伊藤博文的发言和张荫桓的口译,都用英文,慈禧也不知说什么。但慈禧太后所见的一切迹象都符合来自刚毅、杨崇伊的流言,这也是刚、杨等人根据可预见的情况精心设计的,非常巧妙,慈禧太后再精明,也梦想不到有这样一个骗局。

  戊戌年八月初五光绪皇帝会见伊藤博文,初六政变正式爆发,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御史杨深秀、专门办理新政的军机章京,被称为“四京卿”的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先后被捕。仅几天后,八月十三,刚毅到刑部,未加审讯,以口谕形式宣布处斩,并亲任监斩官,杀六君子于菜市口。八月十四宣布康有为罪状:“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谭嗣同、杨深秀等六人,“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隐图煽惑”,“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前经将各该犯革职拿交刑部迅究。旋有人奏,迁延日久,恐有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倘语多牵涉,恐至株连,是以未俟复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那么刚毅为何不经审讯,急着要杀六君子呢?因为刚毅所设计的阴谋完全是刀笔吏罗织入罪的手法,一经对质,必然原形必露。八月初十,光绪称病,端王觊觎皇位,勾结刚毅徐桐等准备废立,慈禧看事态严重,急召荣禄进京,授袁世凯直隶总督,荣禄进军机位列首辅,刚毅在其下,这一变化为刚毅始料不及,深知局势非他一人所控制了。

  按刚毅的本意,荣禄既不主张太后训政,而政变有他一手策划成功,慈禧太后必因此而嘉许,赋其军机领班的地位,孰料慈禧所信任者,仍为荣禄。刚毅一向深谋远虑,面面俱到,此一失算,让他陷入极其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