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本溯源 看田螺姑娘的形象演变史(3)

  若从文字演变的角度来看,《发蒙记》中的螺女自称是素女,素女之素字与螺字是形近字,而素、螺、嫘三字的形近,更隐隐昭示了素女、螺女、螺祖等之间的秘密联系。先民以树皮搓成绳索,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素”,象征绳股盘旋之状。螺与素形近,螺祖或为制绳索的高手。在谢端遇螺的神话中,螺女自称“天汉中白水素女”,天汉即银河,其色银白,正是“白水”之义,东汉七夕守夜者以为“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艺文类聚》卷四引《四民月令》),那么这个白水素女故事可能跟天汉织女嫁牵牛(《诗·小雅·大东》)、嫁董永(刘向《孝子传》)之类故事一样,其中的女子皆具有天汉神女的身份。素女从螺中来,在道教典籍中,素女又变成了黄帝之妃,曾传授黄帝房中养生术,由此可大致理顺螺女(素女)和螺祖的复杂关系,素女、螺女、螺祖更像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字。除去字源意义上的推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螺祖的部族所居之地沿水,螺祖是先民生产生活中擅于采集螺的人物,采集大螺果腹的女子,因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在部族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也算是螺祖名号来源的一种推测。在先民“物我混一”的世界观之下,擅长采螺的螺祖难免被神话成人与螺合一的形象,这类故事的形成,与先民的原始思维、图腾意识有着极大关联,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可找到相对应的例证。这是螺女故事在上古神话中的一条线索,只不过这条线索过于黯淡罢了,毕竟后世的“田螺姑娘”的传说过于煊赫耀眼,以至于遮蔽了古史中的吉光片羽。

  螺女故事不但在民间流传,为劳苦大众所喜闻乐见,更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睐。近读明代程大约所编的《程氏墨苑》,内中收录一幅《螺舟》(上图),实为螺女故事传播的又一重要图证。图中尖嘴大螺浮于波浪之上,近乎撑满了画面,不见螺女,只见孤零零的螺壳乘风破浪,不知所往。该图境界宏大,似有风雷激荡之势,于方寸间见精神,是难得的版画精品。图下有程大约题赞,赞曰:

  天汉素女,遗此灵壳,凌波触浪,长浮溟渤,吐气成霞,熣炜霅煜,类畴昔之仙槎,逝将游乎月窟。

返回神话故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