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金陵十三钗 被日军蹂躏的女学生(4)

  她们是被卡车拉走的。这些女子大都反抗不肯去,高喊救命,但是在卡车上有人拉,下面有人往上推……”逃跑,也是一种反抗,魏特琳日记中也记录一些姑娘如何机智地逃离日本兵的魔爪,逃到金女大校园来。还有更激烈的抗暴,魏特琳日记中,曾纪录一位何先生因为不愿太太和女儿受辱,杀死了日本兵,一家人逃亡。

  日本士兵在金女大的性暴力大量是分散发生的。有时一个,有时二三人,不分白天夜晚,有时就在金女大校园直接施暴。魏特琳所能做的,是利用自己中立国国民的身份不停地驱赶和一次次到日本领事馆抗议。程瑞芳陪伴着华小姐,在12月15日的日记里,她记道:“昨晚华(小姐)、我坐到十二点钟才睡,怕有兵来,”。12月19日:“晚上还是有兵进来,到五百号客厅许多人之中强奸。今日白天有两兵到五百号,房门口站一兵,里面一兵叫别人出去,留下一年轻女子强奸。华小姐正在鸡子处,因有兵要鸡子,若是不为鸡子,华小姐早到,此女不会受害了,等华小姐到此迟了。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流泪,你们想想苦不苦,华(小姐)要忙死了,累死了。因为一日来数次,又不是一两个兵,大半五六个,两个在这里,两个在那里。”

  魏特琳的日记里,也多次记述了这样的抗争生活,如:“整个上午都奔波于出现日本兵的大门口,小门、南山和宿舍。今天早饭和午饭也跑了一两次。数天来,没有一顿饭不被跑来的工人打断:'华小姐,三个日本兵进了科学楼……'”“上午其余时间,我都用来把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士兵赶走,从校园的这边跑到校园的那边。我去南山三次,然后又到校园的后面,接着又被急呼到教工楼,据说已有两名日本兵上了楼。我赶到教工楼,看到一个家伙站在538号房间门口,另一个家伙正在强奸一个姑娘。我的出现和手里那封日本大使馆的信,使他们慌忙逃走。”(几乎每天魏特琳都在奔跑救急中度过,许多天她们都是和衣而眠,准备随时应付突发事件,但仍然防不胜防。白天因为有魏特琳把守学校大门,尽管日本兵对她心存仇恨(包括打她耳光以泄愤),但毕竟还是有所顾忌。于是日本兵改变做法,晚间爬墙进金女大“摸彩”,他们把到金女大强奸妇女称为“摸彩”。

  目睹日军对自己同胞的暴行,程瑞芳无比悲愤,她在日记写道: “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今日又来了许多难民……他们想这里有宪兵保护,其实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今日有一姑娘抬来,不能走回,受了几个兵的糟踏〔蹋〕,肚子胀,现在用法子,或者明天送她到医院去。将来南京的杂种还不少呢,可恨!可恨!”

  个人力量虽然微薄,但不能视姐妹苦难而无动于衷,程瑞芳12月18日日记写道:“今日中午Riggs来了,他的意思叫有丈夫的妇人回去,日兵就不如此找,因为妇人都跑到难民所,外面没有女的。那意思有丈夫回家不要紧,不比处女,若是丈夫一人在家,日兵说他是兵,因没有家。话虽不错,这些年青的妇人也苦。我听(他)一说,我就哭了,因想到自己国家不强,受这种耻辱,何日能雪耻。”

  尽管难民所里尚且危险重重,但是只要有中国的妇孺求救,魏特琳从来不能无动于衷,12月26日的程瑞芳日记记道:“华(小姐)真好心,昨午出去吃饭,走到大门外遇见老妇人说她女儿被兵拖去了,求华去救她(女儿),华就去追。在上海路上遇着米先生来了,乘汽车一路去,一会就追上了,那兵不放,他们把那妇人坐在车子里……我劝她下次在外面遇见这样的事不要去追,怕华自己受害。今日还有米先生,若是一个人更难。”对于魏特琳的见义勇为,程瑞芳既感动,又为她安危担忧,“华小姐写了信去会日领事,未会着,要告诉他们日兵在外面做的无人道的事。”

  “有时华(小姐)到日领馆去报告他的军人不好的事,我对华说,报得多他们更要害。所幸还有两个德国人在此,光是美国人不行。现在几个美国人也无法可想,也累死了……我最怕华(小姐)一人遇着不好的,刺死她更不得了。…因有时华在大门口,到南山有点路,简直过的不是日子。有时吃饭他来了,大家都走开,华要去对付他们。一日来几次,又不知他们做些什么,真是提心吊胆。昨晚又进来两个兵,拖了两个姑娘在草地上,真是伤心。从前听人讲他们无人道,现在真的实现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无畏的华小姐,一个永不言退的华小姐,但程瑞芳说:“华(小姐)胆大,她不怕,不过可怜那〔哪〕有不怕的(人),”她观察到,魏特琳在进入有日本兵闯入的屋子前,先要“嗨六(哈罗)”一声,然后慢慢地进去。确实,人人面对危险都会心存恐惧,魏特琳也不例外,是正义和博爱使她战胜恐惧,一次次挺身而出。

  除了尽可能防止性暴行在难民区发生,更繁难的事是难民的生活救助。魏特琳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救苦救难、感天动地的英雄,而程瑞芳和金女大其他的中国教职员工们则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1万多人的难民集中在一个不大的校园中,睡觉,供水、吃饭都要解决,仅仅粪便处理一项就是一个大问题。

  很多难民被日本兵多次抢掠,甚至被抢走了最后的被盖,她们是两手空空来到金女大,12月南京的凄风苦雪如何度日?中国的员工们心在流泪,她们只能默默地工作着,仅其所能为难民服务,每天两个大炉子供应难民热水,洗脸和饮用,就让她们“忙极了,累极了”女大难民吃饭是由金女大门外的红十字会粥厂每日供应难民两次粥,但那些没有钱吃饭的,金女大就将学校存粮拿出来分给难民,并发给没有被褥的女难民棉被。

  还有打扫卫生和组织管理,一万多人聚集的金女大,昔日美丽的池塘成了洗衣塘和洗刷马桶的地方,窗户和花木上晾满了各色衣被和尿布,小孩子到处随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魏特琳和她的中国同事们发挥出色的组织能力,把难民们组织起来,通过一些活动自我服务和相互服务(比如以工代赈),让金女大难民所成为“模范难民所”。难民所逐渐建立起秩序,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难民!”

  对程瑞芳等中国同事们忘我精神和高效率工作,魏特琳发出由衷的赞美:“程夫人在过去几个月里真是棒极了,非常了不起地应付了各种情况。她组织了大约100名最穷的妇女,正在将原先为伤兵做的衣服改做成平民穿的衣服。她每天付钱给她们,这些钱足够她们买额外的食物,她还将她的医务室从我们的饭厅移到该楼的两间西北的屋子里,看起来像个真正的医务室,她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帮忙。明天我们还要发动妇女除草。”,“早上……有363人接受了疫苗接种,程夫人组织得有条不紊,没有一声抱怨。”“程夫人和她的助手们组织了大约100名妇女从事缝纫工作,还有19人除草。我们用这种方法对校园里的那些人实施现金救济。”陈先生(陈斐然)则接管了管理不善,克扣难民的粥厂,在米饭中掺入小麦和豆类,改善了难民的营养状况。对另一位工作人员罗小姐魏特琳评价道:“罗小姐正在默默无闻地调查附近穷人们的情况,并发放我们的救济物资,她干得很不错。本周末她将为国际救济委员会发放100件棉衣。”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