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夫人卓琳鲜为人知的家庭背景(3)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女性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夫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独立于丈夫的影子之外,但卓琳一直信守丈夫的“两不原则”,一门心思给丈夫当秘书。

  “他看完文件要发的,就交给秘书;要收起来的,就交给我一一登记,再用三轮车拉到办公厅存档!”卓琳回忆起当年平凡而又充满深情的生活,一切仍历历在目。

  “文革”开始后,卓琳几乎由邓小平的工作秘书转为了生活秘书。邓小平衣物破损后,她就一件一件地缝,一针一针地补。生活困难,她总要想方设法为他加一道菜。邓小平爱喝茶,她总是变戏法似的上午为他泡一杯龙井,下午泡一杯龙井,而她只喝剩下的茶根。

  生活的艰辛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她的职务和级别在她任邓小平的秘书期间没有占半点便宜,而且在“文革”中几乎无职无级。邓小平重新复出后,她再也补不上来了,所以,她一直是个秘书。

  有人和邓小平开玩笑说,卓琳这个秘书可不是一个普通秘书,她就读于北大,是党和国家领导夫人中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帅府千金,有名的体坛宿将。除此之外,她还精通古典文学,对京剧很有研究。人们称赞邓小平的秘书夫人是个“才华出众的夫人”,邓小平听了笑而不语,而卓琳几十年也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历史选择了历经人生历练的邓小平,同时也选择了卓琳。“文革”中,邓小平被批判、被软禁、被流放,直至再软禁,她一直伴随在邓小平身边,是革命者的意志、伟人的胸怀和爱情的力量,帮助邓小平战胜了困难,也是妻子的温暖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并使他重新回到政治的舞台上……

 

  母亲当年为北伐将军受苦,而女儿在“文革”中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蒙冤。雷氏无疑是把母爱通过自己的女儿敬献给了这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女婿。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