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为何日本侵略者能坦然回家(2)
犯下罪行,却能坦然回家
当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驻扎在东郊的国民党部队随后便开始了接受工作。“当时东郊一共有6座日军修建的炮楼,除去战斗中摧毁的1座,其余5座炮楼中驻扎日军的武器,均被国民党军队接受。”符和积说,接受日军投降后,当时的东郊乡公所便举办了庆祝宴会,所有的保长、甲长均应邀出席,甚至还出现了饮酒过度死亡这样的乐极生悲之事。
而后,整个东郊被解除武装的日军士兵分批次从东郊码头登船至清澜港,经由清澜港登船返回日本,留下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饱经磨难的东郊民众。
直到1950年海南解放,东郊镇的百姓才真正过上相对平静、重建家园的生活,此时距离日军乘船回国,已经过去了5年之久。当犯下滔天罪行的侵华日军,留下一句无条件投降、交出所有武器,便能回到他们的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时,东郊镇的百姓却还要在战争伤口未愈的情况下,继续苦难的日子。
施暴者与受害者所得到的,似乎并不公平。
距离那个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也已经过去近70年,那一句道歉总迟迟不见踪影。施暴者得到的,是远离战场回到家乡,受害者得到的,是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历史的结局,往往令人唏嘘不已。
刀下逃生的见证者
回想起69年前的那个上午,文昌市东郊镇的华开民老人总是会笑出声来。“我就记得,那天上午,天气很好,本来与其他日子没什么差别。但就在那个上午,部队里降落了一架盟军的飞机,飞行员出现在军营里,跟大家交谈着。但他说的话我哪儿听得懂,但跟他接上话的人都无一例外的欢呼起来,我才连忙拉着战友打听到: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了!”
华开民说,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欢呼,而是怔怔地站在原地。这一句话他等了太久,为了这一句话他为之付出了太多,家乡同胞的大仇终于得报、抗战的胜利终于到来了!
87岁的华开民老人,1927年生于印尼,因为母亲早逝,父亲将当时只有7岁的他送回了老家东郊镇白石村(又名玉石村)。
“当年,整个白石村都是革命区,茂密的红树林给共产党游击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避难所。”华开民说。华开民老人在1940年前后就参加了抗日儿童团,后来又加入青年抗日救国会,主要任务就是传送情报和站岗放哨。1942年冬,执行一次普通的放哨任务时,华开民被日军俘获。“当时,军刀就架在我脖子上,就在挥下来的一瞬间,我拔腿就跑,随后射来的子弹,打掉了我的帽子、射穿了我的衣服。”
从屠刀下逃生的华开民,尔后辗转来到澄迈县,加入了琼崖抗日抗日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成为抗日名将吴克之手下的一名士兵。1945年8月,正在澄迈县随部队驻扎的华开民,从一位远道而来的盟军飞行员那里,获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也才出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