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主席唯一握枪照:平生少拿枪,却是个中高手(2)

  袁文才,早年为反抗地主的压迫,参加了当地的“马刀队”。1926年秋,“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保卫团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

  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上曾听说过宁冈和袁文才的情况,所以在接到江西省委的信后,他决定向宁冈、井冈山一带进军,在那里寻求立足之地。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与此同时,毛泽东写了一封亲笔信给袁文才。

  袁文才接到信后,如临大敌。袁文才派龙超清和陈慕平等三人作为他的代表,拿着他的亲笔信去三湾见毛泽东。信中说:“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毛泽东看了信后,立刻明白了袁文才的意图,这是在婉转地请他离开。毛泽东没有表现出怒意,而是平心静气地向龙超清三人讲明部队上山的主张,表示不会威胁袁文才部的安全。相反,如果两支队伍可以合作,将增强革命的武装力量。最后,毛泽东慷慨地送给龙超清三人每人一支枪,希望他们能够将团结合作的想法向袁文才阐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沟通,袁文才终于同意在大苍村林风和家里与毛泽东会面。

  10月6日,毛泽东一行7人来到大苍村赴约。尚未完全放下戒备的袁文才备下了一席“鸿门宴”,等待毛泽东的到来。他预先在林家祠堂里埋伏了20多个荷枪实弹的士兵,一旦谈不拢,他就下令动手解决掉毛泽东等人。毛泽东深知此行凶险万分,也料到袁文才必定有所准备,但是为了部队能够在井冈山地区站住脚,建立革命根据地,明知有危险,也势在必行。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毛泽东淡定赴会。当他走进危机四伏、杀气隐隐的林家祠堂时,神色特别的镇定从容,丝毫没有显露出慌张的情绪,这反倒让袁文才心里没有了底。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