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记者揭秘日军细菌战:中国人如蝼蚁般死去(4)

  3、“日军在我国进行了细菌战!”

  “敌犯贵州边境,时局严重万分,贵阳已接近战区……”记者在如今收藏在三峡博物馆的陈文贵日记中看到,进入1940年后,抗战局势日益紧张,进入僵持阶段。

  同年10月,在浙江宁波突然发生了一场鼠疫。100多名居民突发暴病身亡,死时颈部淋巴结肿大,面目恐怖。一时间人心惶惶,愁云笼罩。为防止鼠疫蔓延,浙江省卫生厅甚至焚毁疫区房屋,曾经繁华的开明街一带尽付一炬,成为一片瓦砾,被世人称为“鼠疫场”。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卫生署在重庆召开全国卫生技术会议,秘密讨论浙江宁波的鼠疫流行案。

  “鼠疫爆发前几天,有日机窜入宁波市区上空投下大量麦粒、粟米和面粉等物;日机离开后,地上即出现大量红色的跳蚤……”根据汇报的情况,陈文贵尖锐而肯定地指出--日军在我国进行了细菌战,应立即训练侦察敌人生物战和防止生物战的专业队伍。

  不过,当时陈文贵的观点遭到会议主持人的反对,并被诋毁为“神经过敏”。直到后来浙江省卫生厅从宁波某居民家的鱼缸中搜集到的跳蚤,被鉴定为人鼠共同蚤后,陈文贵的观点才被肯定。

  距浙江鼠疫疫情1年后,湖南常德又爆发了大规模鼠疫。与浙江宁波的情况类似,1941年11月4日,当天常德上空大雾笼罩,一架九七式日式轻型飞机飞临常德。可是这架飞机没有像往常一样扔下炸弹,而是沿途撒下一些破布、烂棉絮、谷麦等物。7天后,常德街道上出现大量死鼠。12日,魔鬼开始露出狰狞的面目,家住关庙街的12岁女孩蔡桃儿因高烧寒颤送医院急诊,第二天被确诊为鼠疫后即心力衰竭死亡。接着,又有5例病人高热死亡。

  随后,疫情无法控制地爆发了。政府挨家挨户打预防针,鼠疫高发的关庙街、高山街、鸡鹅巷等地区被军事封锁。但仍有人一批批地身亡,常德大西门外的焚尸炉每天都黑烟不断。一些城里人为了逃灾跑到乡下,又把鼠疫带到乡村,使得鼠疫在更大范围内蔓延开来。

  “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直接后果,是使无数中国人如蝼蚁般惨遭杀害。”美国籍新闻记者约翰·巴维尔如此记录。

  “1941年11月4日在湖南常德县城上空飞机散播1.6公斤鼠疫菌,2810人染疫。在吉林、浙江等地6次细菌战的染疫者共计25946人……”日本731部队所属陆军军医金子顺一少佐,在1949年为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而向东京大学提交的论文《PX之效果略算法》(注:P意为鼠疫,X意为跳蚤,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文中也如此写道。

  得知疫情的陈文贵立即率队前往调查,并亲自主刀对尸体进行解剖,将患者肿胀的淋巴结穿刺血液注入豚鼠体内,豚鼠于5日后死亡;病人涂片上的杆菌和病理学的鼠疫杆菌完全相同……通过系列实验,陈文贵发现,这些病人均死于世上最可怕的烈性传染病--鼠疫杆菌所引起的败血性感染!

  此外,根据敌机空投地与发病地点相同、从空投到发病的时间与鼠疫菌感染潜伏期一致等证据,陈文贵确认:这一大规模的鼠疫流行,是敌机通过抛撒染有霍乱和鼠疫菌的垃圾导致居民感染所致。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