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如何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2)

  三联生活周刊:实际上,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并没有马上实现。

  程中原:怎样对待邓小平的复出?当时可供选择的办法有三种:第一是邓小平马上复出;第二是尽快复出;第三是等一等,条件成熟再解决。作为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采取的是第三种办法。用他的话说,要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当时公开的提法,还是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在内部,则采取措施,逐步恢复了邓小平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华国锋认为,邓小平的复出时机还不成熟,如果打倒“四人帮”就马上提出解决邓小平的问题会引起混乱。别人会说,为邓小平翻案是不是继承毛主席遗志?

  华国锋拖延了邓小平复出的时间,同时也为他的复出做了一些准备。邓小平一家搬到了西山中央军委疗养地,华国锋主编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也改变了对邓小平的处理方针。毛泽东称赞邓小平的地方有十几处,原来全部删除,现在一概保留不删。1977年,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将邓小平致中央的两封信转发至县团级。实际上向全党通报了邓小平即将复出的信息。7月17日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13天以后,邓小平就在工人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正式亮相。

  三联生活周刊:邓小平为什么会选择主管教育和科研?

  程中原: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得到了很多干部的支持,中央让他管理外事。他用了低调的姿态推辞,提出还是分管教育和科技,“做你们的后勤部长”。

  一方面,教育和科研对国家发展确实很重要;另一方面,我分析他低调复出的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表示自己的复出并不会威胁到华国锋的权力,从而避免复出的阻力;其次是性格因素,他要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从性格因素来讲,有这么一个情结,所以他复出以后提出一个口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前“科技是生产力”已经被毛泽东批判,而他复出后还要继续强调。

  三联生活周刊:他复出后第一项大动作就是恢复高考。

  程中原: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前,同王震、邓力群谈话就说到,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重点中学和大学。他在1977年8月8日科学与教育座谈会结束时就明确指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影响到千家万户,很多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因此而改变命运。

  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中还有一项是办重点学校。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先集中财力、人力,先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培养一批人才。

  三联生活周刊:1977年的复出与1975年的复出,局面已经不一样了。

  程中原:1975年整顿,邓小平只能进行局部的拨乱反正。1977年他所要做的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使用的理论武器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

  邓小平当时很困难,一方面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另一方面又要纠正毛泽东的错误。他搞拨乱反正区分了三种情况:毛泽东做得对的,继承下来加以发展;做得对而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做好;做错了,予以纠正。

  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先后提出“准确、完整”、“思想体系”、“科学原理”、“科学体系”等表述。他明确指出,个别不确定的论断、种种失误,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这样,他就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分开、剥离开,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革命时代,邓小平从在中央苏区时就被认为是“毛派”而受到打击,他是真心实意敬佩和拥护毛泽东的,也是相信毛泽东思想的。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