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外国战争——日俄战争(2)

  3月上旬,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罗夫到旅顺就职,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同时要求舰队主动出击。他在了解海区及舰船和要塞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在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布设水雷,防止日军登陆并从侧后威胁旅顺基地;加紧抢修受伤舰船,派遣舰队出海活动,加强海陆协同作战训练;要求海参崴舰队出兵南下日本海,积极袭扰日军海上交通线,牵制日本联合舰队行动。马卡罗夫的这些措施,改善了俄军的被动处境,使官兵有了战胜日军的信心,但4月13日,马卡罗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出海返航时触雷爆炸,丧生大海。新任司令威特盖夫特认为凭借旅顺要塞可以保障舰队的安全,遂不再采取出击行动,从此,海上作战主动权再度落入日军手中。

  日本战时大本营鉴于海军迟迟不能歼灭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便决定采取陆上进攻行动。3月21日,由黑木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一军首先在朝鲜仁川登陆北进,4月中旬进抵鸭绿江边。由于此举出乎俄军意料之外,日本陆军很快击溃由扎苏利奇统率的俄军东满支队,进占九连城、凤凰城,造成了威逼辽阳的态势。与此同时,由奥保巩大将率领的日本第二军于5月初在辽东半岛庄河登陆成功,5月底进抵金州;由乃木希典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三军也在5月底从大连湾登陆,进逼旅顺;由野津道贯上将统率的日本第四军于5月中旬在辽东半岛大孤山登陆,进占海城。日军在陆上进攻接连得手,使俄军处于被动应付的地步。

  日军“满洲军总司令部”原准备待第三军攻克旅顺后,统一指挥四个军,同俄军进行辽阳会战。但由于旅顺要塞易守难攻,日军从8月19日至24日强攻数日,昼夜突击,仅夺占了一些外围工事,而且伤亡约2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只好放弃迅速攻占旅顺的计划,改取围攻久困之计。鉴于第三军已不能北上,而推迟辽阳会战又对整个战局不利,为在俄国大批援军赶到战区之前消灭辽阳俄国守军,日军“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决定抓紧战机,乘胜决战,以现有三个军兵力一举歼灭辽阳之俄军。当时,俄军虽在兵力火力上占绝对优势,但统兵将领却举棋不定,朝令夕改,最后在开战前一天才决定采取先防后反的方针,致使前线指挥官仓促应战。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