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彪坠机后因何没找到“黑匣子”(3)

  至于三叉戟256号在蒙古境内飞行的航迹,近来网上许多文章都认为林彪所乘专机,是飞往蒙古与苏联的边界附近,尔后折返南飞在温都尔汗坠毁。有的作者更引申为是想回国,而不幸遇难。我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来自一个伪命题,这个伪命题的制作者,就是扎格沃兹丁。他在接受卢宇光采访时,原话是这样讲的:

  “飞机先是要飞往台湾,后来改变了航向,改成向北飞,接近了苏联的边境,离赤塔不远了,好像只有50公里。我们的同志和蒙古同志一起询问了当地的群众,目击者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他的这段话对我国有些媒体起了不小的误导作用,就是说三叉戟256号,是想飞到苏联的赤塔附近,却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自然是折返往回飞,想飞回中国。

  我之所以说扎格沃兹丁制作了假命题,有三个铁定的数字(都经过有关方面反复核实)可以证明:    第一,三叉戟256号从山海关仓皇起飞的时间,是9月13日凌晨零点32分。

  第二,三叉戟256号坠毁的时间,是9月13日凌晨2时左右。

  第三,三叉戟256号由山海关机场起飞时,油箱存油只有12.5吨,至温都尔汗共飞行1080公里,耗油9.5至10吨,存油量只剩下2.5吨,而油箱的一部分存油油泵还抽不上来,继续飞行显然不可能了。

  这些数字表明,扎格沃兹丁的讲法并不真实,不排除主观臆造的可能。如果假设油料是够的(扎曾说机上“汽油确实不多,但是飞到赤塔足够,甚至飞到伊尔库斯克都够”),从温都尔汗到赤塔距离大约700公里,来回约1400公里,飞机耗时需两个小时,那么在温都尔汗坠毁的时间,就成为9月13日晨4时左右,这不是与事实大大背离了吗?

  除了上述三个谁也抹杀不了的数字,还有另外一个佐证。1971年任蒙古外交部副部长的云登,后来对日本《星期日周刊》的访问记者讲:“我方人员在机内发现有军用航空地图,地图上从河北省北戴河穿过失事现场,一直画线画到贝加尔湖附近的伊尔库斯克,目的地是当时与中国为不共戴天之敌的苏联。”这样重要的证据,扎格沃兹丁不应该不知道。

  现在,“九一三事件”已经越过39个年头,人们迫切盼望彻底揭开林彪坠机之谜的谜底。谜底在哪里?当然是在飞机上的黑匣子里。扎格沃兹丁曾对前去采访的澳大利亚记者彼德?汉纳姆讲过:“黑匣子找到了,但是克格勃鉴定时没有发现录音里有飞机和地面的通话。”没有同地面的通话,有没有机内话语录音呢?扎格沃兹丁似乎话中有话。

  人们都知道,现代民航飞机上都安装有两个黑匣子,一个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安装在机头;一个是机内话语记录仪,安装在机尾。遗憾的是,当年我们驻蒙使馆的四人,由于航空知识的匮乏,也没有接到国内提示,失去了在同蒙方谈判中提出索要黑匣子的机会,有的文章作者曾为此对我提出过责备。其实我是若干年后在撰写回忆录时,才从空军专家那里知晓了三叉戟飞机黑匣子的情况,开始怀疑坠机残尾上的大洞,是苏联人把主发动机连同黑匣子一道拆走造成的。

  我的怀疑最近得到了证明,有位蒙古的作家达希达瓦(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在他不久前出版的只在内部发行的《林彪元帅之死》一书中,披露了飞机发动机和黑匣子被拆走的情况。1971年9月15日上午,一伙“苏联专家”乘米-8直升机从赤塔飞到坠机现场,在他们要动手的时候,负责管理坠机现场(也是9月14日晨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肯特省公安处长奥特根加尔格勒中校进行阻拦,认为“黑匣子不应当归苏方”,但是在场的蒙古国防部副部长陶赫同意苏联人拿走。

  三叉戟256号上的黑匣子,以及死难者的遗体和遗物,何时能够回到我国呢?我认为按照国际惯例,俄罗斯和蒙古当局这么无限期地扣押下去,是没有什么道理和法理根据的,我国应该在适当时机索要。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