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坠机后因何没找到“黑匣子”(2)
曾经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已经届满39周年了,林彪出逃座机(三叉戟256号)坠毁之谜,却没有因冗长的岁月而湮灭。报刊上网络里,时而有新的析疑文章出现。
近年来比较有分量的文章,当属去年(2009)10月,发表在《炎黄春秋》上的阎明复的文章,他转述了苏联友人顾大寿(古达舍夫,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曾长期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讲述当年以苏联驻华使馆参赞身份去林彪坠机现场“实地了解所有情况”,“在死者中有没有林彪的尸体”。顾在他的回忆录《我的中国生涯》中讲,到达现场后,“在飞机的舱壁上发现子弹的弹孔,这些弹孔的边缘全都是向外翻的,可以断定子弹是从飞机里面射击的。这说明机舱内曾发生了搏斗,还使用了武器。”
与顾大寿的说法近似的,还有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卢宇光2004年访问过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乌索夫,乌说:“根据我读到的材料,在调查现场发现飞机上有弹孔,而且发射的方向不是由外而内的,而是由内而外。”
但是,卢宇光访问过的另外一位苏联当事人扎格沃兹丁,即当年奉命去蒙古取林彪和叶群头颅回莫斯科“验明正身”的调查组领导人、苏联克格勃第九局局长,却是另外一种说法:“机上所有人员都带枪,并没有用过的痕迹,也就是说谁都没有开过枪。”此外,俄罗斯《远东问题研究》的副主编达维多夫,也对卢宇光说:“我们的代表团在现场调查证明,人曾经活着,没有人开枪,所有人都是在飞机遇难时死的。”
顾大寿和扎格沃兹丁,在林彪坠机问题上,应该都是权威性人士,但两人的说法完全相反,该相信谁的?三叉戟256号在落地前,机上是否发生过搏斗和枪击?我认为有必要回溯我们中方人员视察现场的情况,和我国空军专家组研究的结论。机舱残壁比较完整的一块,是离飞机着陆点200米有小汽车那么大的残骸,其他都已炸成碎片,我们没有发现上面有什么弹孔;空军专家组在京西宾馆地下室,曾把这张照片和其他照片放大,贴在现场示意图上仔细研究过,也没有发现什么弹孔。而且,死难者的遗体和现场的遗物,都证明在飞机迫降前,他们是做了准备的,完全没有开枪和搏斗过的痕迹。因此,这点上我认为扎格沃兹丁的说法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