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日军战斗力的认知荒唐稍为靠谱(5)
如,余联沅奏称,中日之战,上策乃直取东京,已属狂妄。再如,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奏称,“倭人所恃铁甲战舰,仅有大小二艘”;翰林院编修曾广钧奏称,“彼国只有铁甲一艘,名曰扶桑,……(速度)并不算快。此舰尚不足畏,其余各舰悉系同治年间所造木质旧船,更不足数,……若以交战大洋,直同儿戏”;江南道监察御史钟德祥奏称,“日本倾国兵数不当中国之一,又弱不经战,虽有甲船,而能与吾定远、镇远较坚厚,仅有名速力者一艘差可强颜耳,诸下者或不及向时船政之木船”……则全属胡说八道。
清流阵营如此,素有老成谋国之誉的疆臣如刘坤一、张之洞辈,亦无两样。刘坤一身为湘军领袖,初时将甲午之战视作李鸿章淮军之务,袖手旁观,且认为日本绝非中国对手,故其身为两江总督,江苏沿海一带防务却迟迟未作规划。张之洞则素来认为,日本乃海权国家,中国乃陆权国家,彼此无利害冲突,不妨结盟对付俄国。战事爆发后,亦极为乐观,认为只要中国闭关绝市,即可使日人屈服,其对日军战略及战力,可谓毫无了解。诸多疆臣中,刘坤一乃老臣典范,张之洞乃新锐楷模,二人尚且如此,余者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