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年,30颗子弹7枚手榴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2)
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男长衣马褂,满清制服仍存,女则唇红口丹,旗袍高跟鞋红指甲;行政官可私设营业,检察院不负责任;政治办事机关各处办事员多者百余人,少者数十人,月费各以万计……
而在延安的短短八天,陈嘉庚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是平等。陈嘉庚回忆说,他到毛泽东住所正遇南洋学生到来,不敬礼便坐,决无拘束;还有一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举办母校成立周年会,抗大学生要表演球赛,一位学员当场邀请在座的朱德上场打球,朱德二话不说脱掉外衣便与学员奔抢。
二无苛捐杂税。地主要“减租减息”,农民要“交租交息”,工人、农民均负担合理的国家赋税。
三是实行民主政治,即“三三制”,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边区还建立了回民自治区。
“中国共产党倡导施行的这几项政治、经济、民主政策的重大改革,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以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为主要构成的‘中间势力’,服从抗日救国图存的大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杨延虎说。
正是看到这些,陈嘉庚由一个坚定的“拥蒋派”变为“拥共派”。
考察结束回南洋途中,陈嘉庚路过缅甸仰光,在当地华侨的欢迎会上,他大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3年陕甘宁边区一次劳动英雄大会颁奖大会上,当毛泽东宣布将一头牛奖励给一位“特等奖”获得者时,台下劳动英雄代表高呼:“毛主席万岁!”
“那应该是中国人第一次呼喊‘毛主席万岁’,当时完全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朴素表达,说明中国共产党真正赢得了人心。”杨延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