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类地行星普遍存在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对于行星猎手们而言,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来自美国搜寻地外智慧文明研究所(SETI)以及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利用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了715颗新的系外行星。
这些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围绕305颗恒星运行,因此很显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多行星系统,有多于一颗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行,就像我们的太阳系。
所有这些消息中,有一条特别引起关注,那就是开普勒的数据中还发现了首颗地球大小,且运行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Kepler 186f。
这对于了解类地球行星是否普遍存在于银河系这一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SETI研究院天文学家,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杰森·罗伊(Jason Rowe)表示:“这些结果显示,不但与我们地球类似的行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运行于宜居带的多行星系统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系外行星大部分的运行轨道都要比水星距离太阳近得多,但其中也开始呈现一些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的特征。”
新发现行星数量的急剧增长要得益于一项新的数据分析计划,就所谓“合并验证方案”。这种方案将让研究人员得以同时对大量的系外行星开展研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需要逐一进行分析。
这项新技术采用基于识别的概率方法进行,对全部15万颗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恒星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其中有数百颗恒星拥有多行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