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偶然?一艘轮船的搁浅直接导致了清廷的灭亡(2)
如果看官们想更多了解这段历史,夜狼建议大家可以看看重庆作协副主席王雨先生的长篇小说《开埠》。
川江公司成立伊始,万事开头难财力有限,只购置了一艘轮船,即蜀通轮。
蜀通轮每月往返宜宾重庆两次,坐蜀通轮从湖北到四川,只需要65小时,而在川江轮运未开展之前,从湖北宜宾到重庆,无论水路陆路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1911年,大清帝国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全国上下闹得最凶的,是四川人的保路运动席卷全省,四川总督赵尔丰虽是名能吏,但也直呼吃不消,于是请求湖北的新军入川支援。清政府也意识到四川保路运动这场火烧大了,于是命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鄂省新军精锐——湖北陆军步队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全标(团)及三十二标之第一营(缺两队)官佐,共约二千兵力,于1911年9月15日起程武汉,入川救火。
但就在端方率兵入川的关键时刻,蜀通轮搁浅了,走不了。用木船运兵,那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将这2000配备齐全的新军运入川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端方向朝廷打报告,请求用外国轮船运兵。
这个报告很快被否决了,借外国人的轮船运兵,北京紫禁城里的君臣们有心理阴影,1894年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清政府用了英国人的商号高升号运兵,日本人没给英国人面子不说,事后还联合起来讹大清帝国的银子,再加上八国联军的教训,清政府对外国人是不信任的,还是觉得需要用自己的客运轮船运兵才安全,那怕慢点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