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场叫魂奇案差点把乾隆皇帝逼疯(2)

  吴石匠一听吓坏了,二话不说就把沈士良扭送官府了。原因很简单,他怕自己陷入叫魂巫术的流言漩涡。没成想,这案子一送到县衙,反倒闹得满城风雨,关于叫魂的流言越传越诡异。满城风雨到什么程度呢?德清县周围地区,一碰到来自德清县的无业人员就害怕。这一天,有个叫计兆美的德清县人,本来是因为赌钱输了遭叔叔打了一顿负气离家出走,流浪到省府杭州乞讨,半夜三更因为被人听出他的德清县口音,就被一群人团团围住,说,你一个德清人,半夜三更到此不是做贼就一定是来这里叫魂的!被煽动怒火的众人抓住这个外乡人就是一顿痛扁,完了后扭送到地保家,一番逼供屈打成招,吓傻了的计兆美胡诌一番,说自己是来叫魂的,一共叫过50个魂,还咒死了两个儿童。

  孔飞力说,清代史料里详细记载着,后来这事儿就愈演愈烈,人们但凡发现一个操外地口音的什么和尚道士、乞丐流浪汉,立马就像被打了鸡血的,先是团团围住审问暴打,接着扭送县衙,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有些惯于敲诈勒索的衙役,因为被拒绝行贿,竟然栽赃构陷,将其屈打成招。更多的是受不了衙门的刑讯逼供,一番胡乱招供,生生把子虚乌有的叫魂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乾隆盛世下的危机四伏

  问题是,这样的大恐怖,为什么发生在盛世乾隆年间?是什么让民间的这股迷信发酵成一场大风暴的?这才是《叫魂》一书论述的核心所在。

  首先,我们来看看1768年的叫魂犯都是些什么人:僧侣、道士、乞丐、流浪汉。举报他们,将他们扭送衙门甚至执行私刑的,同样是底层的农民、渔夫和小市民。这一场同根相煎究竟是为什么呢?咱们得穿透历史的迷雾看看当时的社会危机。对,危机,盛世危机。

  18世纪的清王朝,边疆之乱已平定,处处呈现出令人欢欣鼓舞的繁荣昌盛,江南地区更不用说。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人口和资源比例越来越不协调,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也日益失衡。熟悉历史的一定知道,因为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乾隆年间,中国人口发生了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手工业的兴盛,商品经济的兴盛,人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另一方面,自由也可能意味着失去土地的依附,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购买。那么,商业的发展,带来的一大变化失业以及人口流动,这就是游僧、道士、乞丐、流浪汉的来由。

  在这个表面繁荣昌盛的江南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排斥也日益高涨,不安全感日益充斥其间。那些外来的入侵自己生活圈的陌生人,往往就视为危险分子。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