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让舜,舜让禹,禹:我还是让给我儿子吧(2)
“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论语•泰伯篇》孔子语。
舜看到禹的功绩卓著,便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给了他。
禹故作谦让表示要舜的儿子商均来继位,他自己则迁居阳城。但天下的部落、酋长、民众都不理会商均而去朝见禹。可见,禹当时是多么深得人心。在各部落的拥戴下,禹也就不再装模作样,正式继首领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他分封丹朱于唐,商均于虞。还铸了九个大鼎,代表九州万国,作为天下共主一统的象征。禹为了展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在一次聚会上,诛杀了傲慢对他的防风氏,并下令暴尸三日。这件事表明,禹已不再仅仅是部落的首领,而是拥有之高威严的君王。从这里可以看到,禹在政治上很有一套。
当禹老的时候,人们推举伯益为他的继承人。但心怀私心的禹,早已暗中为自己的儿子启培植好各方面的势力,实权已掌握在启的手中。禹临终把王位传给了启,开始实行“世袭制”,国号夏,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宣布诞生。
伯益为捍卫“禅让制”,召集东夷部族向启进攻,早有防备的启,将伯益打败。另一个部族首领有扈氏站出来指责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启又给有扈氏扣上了一顶“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大帽子,发兵把有扈氏打败。
自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彻底变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而对由他开始的“世袭制”之大恶却视而不见。而正是这个“世袭制”,直接导致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腐败,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灾难。这一制度的始作俑者——大禹,难辞其咎。
说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绝不为过,禹该负这个“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