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尧让舜,舜让禹,禹:我还是让给我儿子吧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球!”

  “公天下”就这样在禹爷们手中变成“私天下”了,就这么简单。

  原本,治理天下是实行禅让制的。尧年老体衰时要找一个接班人,人们经过商量,一致推举尧的儿子丹朱继承首领位置。尧不放心朱丹,在他退位时,没有把位子传给儿子,而是禅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权授舜。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对这种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孔子赞曰:“大哉!尧之为君也。”

  舜是黄帝的第九世孙,他的父亲十分偏爱象,继母和弟弟象也曾多次陷害他。但舜却能曲尽孝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孝子。舜当了首领之后,任用贤人“八恺”、“八元”,除掉了“四凶”,制定了“五刑”,设立了各级官职,定下了天子巡狩和部落领袖朝觐制度,标志着中国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

  尧在位时,天下发生了罕见的水灾,洪水滔天。尧派鲧去治理水患。但鲧只知道水来土挡,堵截洪水。结果洪水冲毁了堤坝,“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舜把鲧流放到羽山。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禹治水,“劳身焦虑,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他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开、通、疏、凿、引的办法,终于治好了洪水,建立不朽功勋,因而威望大大提高,人们称他为大禹(伟大的禹)。

  《庄子•天下篇》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史记•殷本纪》记载,“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