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栽赃艳诗引发的辽国皇后血案
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一首极其香艳的诗词,一个不明是非的皇帝。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外因,却共同酿制了一个天大的冤案。辽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才女皇后,因此香消玉殒,含恨九泉。也许这就是命运的捉弄:这个曾因精通音律、长于诗词而被皇帝倍加宠幸、视若珍宝的女人,最终也因为一首诗词蒙受不白之冤,被赐自尽。生前冰肌玉骨的伊面佳人,死后尸体却被送返娘家,结局之悲惨凄凉,令人扼腕。纵观辽朝第八任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后宫女人的无奈与不幸。

花无百日红。后宫最不缺少的就是美女,并且更替频繁,就像如今每年要举办的选美比赛,总会有光芒四射的新秀脱颖而出,迅速盖过前任的风采。色衰爱弛可以说是后宫自然淘汰的不二法则,皇上犹如大权在握的评委,可由着自己性子发挥。萧观音年届三十,色未全衰,爱便先弛了。人似乎都有个怪毛病,在春风得意时,或许并不能深切感受到自己有多荣光,而一旦失去,又会念及昔日的辉煌。萧观音独守空房,只好与伶人研究音律以打发时日,每至夜幕降临,青灯相伴之时,想起那段备受宠幸的往昔岁月,难免会触动心扉而伤怀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