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天坛很神圣?明代开放给游人 雍正后成游乐场(2)

  明亡清兴,天坛制度依旧,只要有钱,照样可以进进出出,连《顺天府志》都记载道:“挈酒游高粱或天坛,坛中有决射者,盖射柳遗意。”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祯还写诗记载了自己在天坛品茶的感受。可见大家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祭坛本是圣洁之地,为何管理如此模糊?因为它是皇帝的财产,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所以没人爱惜它,对于守卫它的官兵来说,只要上面管理松懈,谁肯给点蝇头小利,便听任他侵占、损害。

  作为农耕国家,敬天法祖本是了不得的大事情,在意识深处,大家也觉得它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换言之,天坛属于公共财产,应该保护好它,可围上墙,大家平时看都不能看,那么,谁还会觉得那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呢?

  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部分北京人哄抢皇家财物,甚至主动帮助侵略者,他们平时看上去温和、谦恭,谁也没想到,他们内心的不满已压抑到如此程度。

  那么,加强管理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雍正皇帝知道天坛成了公园后,曾经震怒,严加惩治,在他的努力下,短期内确实起到明显效果,可他死后不久,天坛再度沦为游乐场,到嘉庆时,神乐署内店铺林立,皇帝不得不再次下诏,要求清理。

  加大管理力度,皇帝就要面面俱到,也就没时间去考虑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了,即使油尽灯枯,也难免人亡政息,清代关于天坛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条文历历在目,对于违反者的惩治也很严,表面上看,权力很强大,可这点小事,居然就管不好。

  1918年,天坛正式开放为公园,但相关制度并未落实,加上战争等因素,使它反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直到新中国成立,局面才发生根本改观。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