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史揭秘明代巨贪们的钱去哪了?

  明朝宦官的天量财富

 

  清代有个历史学家,叫作赵翼,著有1部《廿2史笔记》。在这部历史笔记中,赵翼提出了1个定理:“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重臣,则贿亦在重臣,此权门行贿之往鉴也。”通译成今人耳闻则诵的提法,乃是“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绝对导致腐败”的意义。

 

  在提到明朝的政界腐败时,赵翼列出了1个“贪官财富榜”,说这些贪官“其富亦耸人听闻”。上榜的有8个人,其中5人是宦官,这也切合“贿随权集”的定理,由于明朝是继隋唐之后第3个宦官专权的王朝。

 

  以时间为序,这5个财富惊人的宦官分别是:

 

  正统朝的权监王振,权倾朝野,百官拜能他,送的礼起码是1百两白银,送来1千两的人,可以获得佳酿接待。王振死后被查抄,结果搜出“金银610短库,玉盘百,珊瑚高67尺者210短株”。

 

  弘治朝的李广,被查抄时也搜出“黄白米各千百石”。当初的孝宗皇帝还不晓得“黄白米”是什么,惊奇地问:李广1个人要吃这么多米吗?上下告诉他:黄白米只是隐语,黄米是指黄金,白米是指白银。

 

  到了正德朝的刘瑾,贪污指数已是王振的10倍儿,百官拜见,起码要送1千两白银。刘瑾事败后也被查抄,籍没之数为“大玉带810束,黄金2百510万两,银5万万短两,他珍宝无算”。

 

  赵翼记载的数字再有些保守,按照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的家业是“金共1千2百5万7千8百两,银共2万5千9百5108万3千8百”,即黄金有1205.78万两,白银有2.59亿两。《亚洲华尔街日报》曾经评出50个世界级的“千年最富”,刘瑾也榜上知名,报纸原文也是说刘瑾“被发现拥有黄金1200万盎司,白银2.59亿盎司”。

 

  但说刘瑾屯积了两亿多的白银,着实也太耸人听闻了,要晓得,当初明王朝1年的财政收进,也不过是区区数百万两银子。之所以,比较可信的数字应当是《明通鉴》记载的“金银累数百万,珠玉宝玩无算”。即便是数百万两,也称得上“富可敌国”了。

 

  正德朝的另1名权监钱宁,被籍没家业时,也搜得“黄金10短万两,白金3千箱,玉带2千5百束”。

 

  再有明末的魏忠贤,权利指数在明朝宦官中可列榜首,虽然赵翼不晓得魏的家业有几多,但按照“贿随权集”的定理,赵翼说,“其权胜过瑾,则其富更胜过瑾可知也”,魏忠贤搜括的财富,不能比刘瑾的少,只能比刘瑾的多。

 

  九千网将竭尽全力整合各种资料,无论是稗官野史的研究,还是茶余饭后闲谈,我们都将努力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如有不尽之处欢迎随时与网站编辑沟通联系。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