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大厦破纪录背后的诸多高新技术(2)
“云梯”建立最快“补给通道”
垂直运输,是超高层摩天大楼施工的一大难题。
天津117大厦主塔楼需混凝土19.1万立方米、钢筋4万吨、钢构件15.3万吨,高峰期施工人员多达1万余人,垂直运输压力巨大,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和作业人员都靠“华山一条路”——施工电梯。
在研究了国内众多超高层垂直运输系统后,中建三局技术团队发现,传统施工电梯多分散附着在大楼外侧,这对后续幕墙、装修施工有着种种限制的117大厦来说几乎不可能。综合考察、对比后,项目将目光投向了业界罕有、突破传统的“通道塔”,率先在国内研发该技术。
单独建造一个通道塔,会不会因为跟不上巨人长高的节奏,反而影响营养供给呢?为打破这个悬在头上的追问,中建三局项目团队从设计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轻量化、集中化、工业化”利器,将通道塔装配化,几乎所有构件都能实现工业化量产,除部分柱截面分段变化和层高不同外,标准节均采取“工厂制作、现场组拼、整体吊装”的高效率流水作业,所有构件均螺栓连接,这使得后期拆除也很便捷。该通道塔平面尺寸为5米×9米,一面与主楼相连,另外三面附着5部双笼施工电梯,统一调度指挥,实现“人货分离、分层停靠、分时上下”,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记者坐上通道塔电梯,大约五分多钟后,到达了500多米高空。途中,随着电梯逐渐攀升到楼顶,天津风光尽收眼底。据了解,一般中速施工电梯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而通道塔电梯最高速度可达90米。打开安全门,一条长约5米的通道搭接在楼面上,人、机、料最终由这里进入大楼,成为运输主动脉。
像117大厦这类500米以上超高建筑,超高层降效(即随着摩天大厦施工高度的攀升,受高度、天气、运力的影响,施工效率会降低)非常严重,通过使用通道塔技术,使大厦垂直运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