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秦军强弩 射程两倍于AK47(2)

  此次发现的新弩弓,其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根据现场考古学家的测量,该弩的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在120厘米至130厘米之间,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另据推测,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现代学者在考证古代弓弩武器射程的时候往往会对弩弓的弓背、弓弦长度进行测量,做出大致的分析。我们不清楚袁仲一馆长是否有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得出秦弩射程可以达到700-800米之远的结论。不过好奇心极强的笔者在翻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次发现的弩弓在测量数据上与过去发现的弩弓基本是一致的。此前几十年间陆续出土的秦弩,弓背、弓弦、弩机都有发现。经过准确测量,发现秦弩的弩弓皆为木制,长度为125--140厘米,弓弦的长度120厘米。这些弩都装有原始的瞄准器具--望山,但是没有标尺刻度,说明精度非常有限。此次新发现的秦弩在尺寸上并没有质的突破。不知道袁仲一馆长在记者面前夸下海口前有没有看过这些陈年旧闻。

  秦弩射程的推算

  秦弩的射程到底几许,此前已经有学者根据稍早时候的测量数据,结合历史记载进行过推算。

  首先,根据秦弩测量数据对秦弩到底属于哪一种古代的弩弓进行排查。历史上,弩按照发射方式的不同分为了擘张弩、蹶张弩和腰引弩三种。其中擘张弩尺寸最小,发射箭矢的力量最小,只需要士兵使用双手就可以拉开,射程也就最近。蹶张弩与腰引弩则尺寸大小逐渐加大,发射箭矢的力量也逐次增强,但士兵无法仅仅靠手将之拉开。前者需要手脚并用,后者更是要士卒依靠手脚和腰一起发力方能上弦。这也使得后两种弩仅仅装备步兵,骑兵因为在马上,无法全身施展,故而只能使用力量最小的擘张弩。

  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中曾经发现了大量的骑兵俑。这些骑兵俑中也有的也使用弩弓,而他们装备的弩在尺寸上与一号坑中发现的步兵弩尺寸一致。由于骑兵在马上给弩上弦限制很大,所以只能装备力量要求最小的擘张弩,因而我们不难发现,一号坑中的步兵使用其实也是擘张弩。射程自然不能高看。

  考察古代弩弓射程的第二个标准是弓本身的张力大小计算,以石为单位。由于秦代相关记载的缺失,学者们只能使用紧接着秦朝之后的汉朝的记载。由于汉承秦制,所以汉朝的标准很大程度上也就反应了秦代的标准。西汉时期,士兵的弩按照拉力的大小被分为了一石、三石头、八石和十石等8种之多。其中给骑兵装备的是最弱的擘张弩,而步兵装备的是力量更大的蹶张弩。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秦军无论骑兵还是步兵装备的都是同一种擘张弩。古代的一石单位相当于现在的60斤,如果要单凭一个士兵的双手就拉开三石弩已经非常少见。《后汉书》就记载了当时有将领因为拉开2.5石的弩而受到表彰,更早的《左转》中也明确记载了有力士居然用手拉开了1.5石重的弩,可见擘张弩的极限就在于3石不到,大部分人则只能拉动1石的弩弓。

返回奇闻怪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