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撒谎者的最佳(最差)方法(2)
Ormerod的团队想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设法在大部分的乘客中辨认出哪些撒谎者。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将所有公认的用于辨别欺骗行为的线索扔掉,重新运用一些更为惊人的简单技巧。
在过去的几年间,关于欺骗的研究一直被失望的结果所困扰着。很多前人的工作过于关注撒谎者的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潮红的脸颊、紧张的笑容以及躲闪的眼神,来识别撒谎者的意图。最著名的例子是Bill Clinton在否认他和Monica Lewinsky的暧昧关系的时他在摸鼻子——那是一个非常确切的信号说明他在撒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Timothy Levine说,在撒谎的时候会引起一些强烈的情绪——紧张、内疚、甚至有一种面对挑战的兴奋——是难以遏制的。他们声称,即使我们觉得自己有一张扑克脸,但是我们依然有微小的被称为”微表情“的动作变化,这些”微表情“可能会露出马脚。
随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欺骗行为,这些看似可靠的线索却越来越难以捉摸。问题就是在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随着对某个人了解的深入,你很可能发现他在说真话的时候脸部也会抽动,但是其他人却表现得非常不同;对于肢体语言根本没有通用的解释。将研究所总部设在萨塞克斯大学的Ormerod说:”并没有任何迹象是一定与欺骗行为一起出现的。我撒谎的时候会紧张得咯咯笑,而其他人则会变得更加严肃,一些人会进行眼神交流,而另一些人则会避免。Levine表示同意,他说:”证据非常清晰的表明,并没有可靠的线索来区分真话和假话。“即使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算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的潜意识是可以发现这些撒谎信号的,但是这个说法看起来太似是而非了因此已经被推翻。
尽管已经有了确凿的结果表明欺骗行为没有特定的线索,但我们的安全居然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这些神秘线索的存在。想象一下乘客们在长途飞行之前可能要面对的审查,一个调查流程Ormerod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也经历过。Ormerod说,在通常情况下,审查人员会用一个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卷来调查飞行者的意图,审查人员是经过训练的,他们需要观察可能会露马脚的”可疑迹象“(例如紧张的肢体语言)。问卷却没有给予审查人员机会去聆听乘客们说什么,只是考虑信誉、观察行为变化——这些被认为是辨识欺骗行为的重要方面。这些现有的规定也是很容易导致偏见的——例如,审查人员似乎更容易发现某些族裔群体的可疑迹象。这些现有的方法实际上是对识别欺骗行为的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