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年开脑洞:如何解剖一条龙?

想象一下,给科莫多巨蜥(也叫科莫多龙)剥皮有多困难。

斗殴中的野生科莫多巨蜥。

事实比你想象得更难。

问题在于,这种巨蜥的皮肤不但坚韧,而且还经过了强化加固。科莫多巨蜥的许多鳞片内还含有小骨片,它被称之为皮肤骨化,这些点彩画般排列的骨片形成了科莫多龙的盔甲。对臂力和解剖刀来说,锯开这堆装甲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现在,我身在距离伦敦市中心20公里的皇家兽医学院,准备观看四位生物学家接受这项挑战。最近,伦敦动物园的一条科莫多巨蜥突然暴毙,死因不明。现在,它躺在不锈钢解剖台上,在接下来的三天,科学家们的任务是解剖巨蜥,并测量它的每一块肌肉。但首先要剥开巨蜥的皮肤。

才开始动手,科学家们就发现巨蜥的皮肤的确比想象得还要坚韧。“解剖刀片很快就钝了,” 演化生物力学教授约翰·哈金森(John Hutchinson)对着7把报废的解剖刀片说道。好在他们还有备用刀。切开皮肤的苦工告一段落后,接下来是更精细的工作:分离皮肤和肌肉,这项工作需要快速细致的刀法,就像给图画上色一般。他们手脑合一,解剖室里一片寂静。

“你们看过最新一集的·《权力的游戏》了吗?” 哈金森教授首先打破沉默,“我很喜欢,但我觉得里面的龙还是不够多。”

科莫多巨蜥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类动物,从鼻子到尾巴的身长可达3米,体重可超过70千克。据科学作家大卫·逵曼(David Quammen)写道,“它吻部宽大的脸貌似和短腿猎犬一样温和蠢笨”,但它粗糙的皮肤、四仰八叉的步态和弯曲的爪子暗示了它的暴力潜质。它是食肉动物,看起来可以猎杀成年水牛——而且绝对可以。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科莫多巨蜥是通过有毒的细菌杀死猎物的,这些细菌是在嵌进牙齿的肉屑上长出来的。被它咬过后,细菌进入猎物的血液,使其死于致命的血液中毒。但在2009年,昆士兰大学的布莱恩·弗莱(Bryan Fry)提出了一个目前尚有争议的观点,认为巨蜥是通过毒液杀死猎物的。其理论是巨蜥头部有大小可观的腺体可以分泌毒液,这种毒液会导致血压降低、引发大出血,还有抗凝血作用。通过强劲的颈部和锯齿状的牙齿,科莫多巨蜥往往会在猎物身上咬下大而深的伤口,加剧了这一效应。因为被咬,猎物大量出血;因为毒素,出血停不下来。

目前,科莫多巨蜥在印尼的几个小岛上捕猎,其中一小岛就叫科莫多岛。虽然巨蜥长相丑陋,但却属于易危物种。全世界目前仅存不到5000条野生巨蜥,而数量似乎还在下降。数量减少主要有三大原因:栖息地不断缩小、与人类的冲突和气候变化。为保护该物种,世界各国的动物园都在饲养繁育科莫多巨蜥,伦敦动物园早在1927年就引进了巨蜥。 (《007大破天幕杀机》中的澳门赌场里就有只科莫多巨蜥,它是来自伦敦动物园的雄性巨蜥Raja。)

去年12月,伦敦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它们的另一条雄性巨蜥Rinca——得名自原产地的几个小岛之一——突然倒下了。先前它一直身强体壮,但却突然状态不佳,呼吸困难。园方全力抢救了一晚,但仍然无济于事。事后,动物园将巨蜥尸体送往皇家兽医学院解剖,希望找到死因,以免悲剧重演。

兽医专家亚历克斯·斯托尔(Alex Stoll)将巨蜥推进实验室,一番努力之后,将它巨蜥抬到了CT扫描仪上。尽管已经移除了内脏、大脑和眼睛,但残存部分仍有45公斤重。“生殖器还在,我们一会儿会检查。”哈金森保证道,”大家注意,请不要触碰头部,毒液和细菌有危险,而且它的牙齿非常、非常锋利。”

他停顿了一下。

“别的部位也不能直接接触,一定要戴手套。有沙门氏菌和其它病原体。”(1996年,丹佛动物园的一头科莫多巨蜥造成沙门氏菌大爆发流行,有超过300名儿童遭受感染。)

“也不要触碰CT机。”

我决定啥也不碰。

索菲·瑞格纳和亚历克斯·斯托尔准备给巨蜥进行CT检查。

返回奇闻怪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