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孙子的亲子鉴定 亲生父亲竟是爷爷(2)

  亲子鉴定:又称亲权鉴定、父权鉴定,是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有亲生血缘关系的法医学鉴定。

  第一轮鉴定:父子俩的20个位点,有1个对不上

  现在鉴定机构做亲子鉴定通常是通过对个人特定的遗传标记进行分析,这种遗传标记就包含在DNA中,与生俱来终生不变。

  这些标记,在鉴定中被称为“位点”,取哪几个位点在我国司法部文件里全都有明确规定,不是任由鉴定机构随意选择的。正因如此,也才能保证亲子鉴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回到现场——

  年轻的爸爸和儿子都经历了指尖采血,他们的血样被拿进了DNA鉴定实验室。

  三天后,法医亮出结论。

  大多数人来做亲子鉴定要的结果,无非是“是”或者“不是”。但是有的时候,还会有第三种结果,“不好说”,也就是“确定不了”。

  这次的结论恰恰是第三种。

  儿子又笑了:“这不是开玩笑么?宝宝,要么是我的孩子,要不,就不是我的孩子,怎么结果还会是‘不好说’呢?”

  这个案子出现了“意外”,这对“父子”20个位点有1个对不上。出现这种情况时,先不需要测定CPI,而是需要加测位点。 从医学上解释,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性——

  一,他们是亲生父子,但是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突变。

  二,孩子的父亲是男人的近亲属,比如亲兄弟,甚至比如父亲,遗传基因有细小差别。

  亲子鉴定要形成一个结论,通常需要两个参数,一是累积亲权指数CPI,它是判断亲子关系所需的两个条件概率的似然比,即具有AF(被控父亲)遗传表型的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概率与随机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概率的比值。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遗传基因上,这两个鉴定的父子之间的相像程度。

  一般这个指数要大于1万,而另一个参数也就是20个位点要全部对上,才能得出“亲生”的结论。

  第二轮鉴定:加测母亲的DNA,找出突变的基因来自母亲还是父亲

  尽管出于种种对于婚姻感情关系的不信任,现在做亲子鉴定的越来越多,但是从鉴定结论来看,大多数还是确认为亲子关系的——这给那些无稽的猜疑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们前面说过,汉博鉴定中心亲子鉴定的法医和助理们都是沉静的姑娘,她们不会做过多的猜测和建议。

  她们对老太太说,孩子肯定是“你们家”的孩子——言下之意,不必再继续做下去了。

  老太太沉默良久,开口:“我要一个肯定的结论,孩子是谁的。”

  我们可以从逻辑学的原理来看待接下去的鉴定,也是走到这一步最善意的一种方式。

  如果是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滑移,男孩的性别基因为XY,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一下,到底是来自妈妈这边的遗传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是爸爸这一边的突变了。

返回奇闻怪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