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仫佬族婚礼习俗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

  仫佬族,又称“母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历经几千年,仫佬族的风俗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形态。特别在古老婚俗方面,其独特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民族本身。是怎样的习俗,有着如此的魅力呢?

  仫佬人结婚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本民族,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但是仫佬族同姓是不通婚的,他们认为同族同姓通婚便是“乱伦”,为族规所不容。仫佬族很久以前把当今同姓的人都看作是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谁要是同姓结婚,则被视为对祖宗的最大侮辱,往往族中长老出面干涉。仫佬族存在“同姓不婚”习俗,直到民国9年(1920年)仍立有禁约,规定同宗共祖者不得以疏族或远居异地为由而婚,否则便是“灭天理之人”。到建国前夕,已逐渐改为“同姓不同宗”或“同姓分宗”的均可以结婚了,但是同宗同姓的仍然被禁止结婚。

  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和平时赶集时的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交友。“走坡”,又称坡会、歌坡、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

  走破,多在春节期间或中秋节举行,一般选在野外风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场间,走坡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寻找意中人的大好时机。这一天,女子都盛装打扮,撑着纸伞或花伞,男的也穿上了新装,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看准哪家姑娘,便以歌传情,若女方也有意思,自会与之对唱下去,并相约再会,互赠信物,定下终身大事。

返回奇闻怪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