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岸英之死和警卫枪击彭德怀惊人真相(7)

  我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会把烈士掩埋好的。”

  彭总挥了一下手,用悲怆的目光示意可以出发了。

  我们班12名战士,分抬着两具棺木走向山坡。我不时地回头看看。借着照明弹的亮光,我看见彭总正朝着战士们张望,向着远去的棺木凝望。披在他身上的大衣在 寒风中晃动,不住地晃动……  1951年夏季,随着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也从君子里驻地向前推进,到达了珲仓———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三个驻地。

  中朝人民军队英勇奋战

  党中央为了密切与朝鲜战场的联系,专门派了一支精锐的通信小分队,配属在志愿军司令部,当时其代号为“八中队”。“八中队”就驻防在离彭德怀司令员指挥部 不远的一个矿洞里。彭德怀在日夜繁忙的指挥工作中,经常深夜到“八中队”,亲自用特设的电台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和请示工作。  志愿军司令部的力量在加强,它的警卫部队也在充实。这时,祖国派来了一批又一批新战士补充到前方来了。我所在的五连也同时接纳了一批新战友。他们生龙活 虎、朝气蓬勃,只是在执行重要的警戒任务时,没有经验。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天空漆黑一片,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在电闪雷鸣的瞬间,哨兵才能发现前方摇曳的树影。在距司令部不远的一个山冈上,设有我五连 的一个哨位。接近子夜的时候,新战士小金在老兵李双柱的带领下按规定接了上一班岗,监视着一条通向“八中队”的山间小径。李双柱虽说是位老兵,可他刚刚从 后方休养归队不久,对这里的情况并不熟悉。小金是从祖国吉林省刚刚参军的小战士,虎头虎脑,虽说热情蛮高,可是站岗放哨、执行任务经验却不足。在这墨黑之 夜,加之风雨交加,他俩在高度警惕之中多少也有些紧张。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