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汪精卫遭遇多次刺杀其5个子女结局(6)

  老两口首先谈到“刺杀”:“人们都知道,汪精卫的一生跟刺杀有‘不解之缘’。第一次是1910年,他谋划在北京银锭桥用炸药刺杀摄政王载沣,结果被捕,差点丢了性命,在狱中写出那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那时,我们还没有出世。但是第二次,我们就赶上了。”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后中央委员合影,秩序混乱。多疑的蒋介石临时决定不参加照相,也劝汪精卫不要出席。汪精卫觉得一、二把手都不出席说不过去,便参加了。合影刚完,一位摄影记者突然拔出手枪,近距离向正转身的汪精卫连发三枪,一弹射进左眼外角下颧骨,一弹贯通左臂,一弹从后背射向第六、七胸脊柱骨——就是这颗子弹,从此留在汪精卫身上,时时发炎,最终成为导致汪死亡的主要原因。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