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何来的自信豪言: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米(2)
明初的东昌府为练兵、驻兵重地。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年)七月,“敕徐达诏山东诸将会兵东昌”。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闰四月,“东平侯韩勋、西凉侯濮兴、沈阳侯察罕、左军都督佥事王宪练兵东昌”。大量的官军驻扎在此,不仅因为东昌具有适合练兵的广阔平坦地形,还因为其地处交通要道,便于派遣和征调。可见,东昌府沿袭元代而设卫,是因其位于运河沿岸,有便于南北交通的水路和陆路优势。
明代东昌府内设有平山和东昌二卫。平山卫于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建,史书记载,“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因名。”治所在东昌府内。而东昌卫系湖广武昌卫调至东昌,于宣德六年(1431年)而建。其时明朝处于建国以来最为稳定之时,大运河位于东昌府城东门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畅通,因而增建东昌卫。
在羊使君街东段路口西南角刻有“东昌卫”的石碑是两个卫所的分界线。平山卫主要负责界碑以南至龙湾减水坝之间运河漕粮的运输安全,而东昌卫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之间的漕粮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的治安。
明中期以后,各地卫所官军大量逃亡,虽然卫所数量及建置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存在的卫所官军人数与规定数额相差甚远,卫所官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