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上最牛的强拆事件:911事件——自导自演的栽赃加厚戏码(下)(2)

  这位博主发现了911事件发生时间与美元贬值开始时间、以及黄金地产暴涨开始时间的惊人巧合,在美元需要反转的时候,他也感觉到美元需要理由来反转了——结果理由在适当的时候果然就出现了,拉登死掉了,简直太听话了!

  明眼人可能已经看明白了其中道理,为了便于了解情况不多的朋友看明白,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整个逻辑链条:美元指数需要进入下行通道了-》美国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财政政策(就是多印刷美元多花钱,美元自然就会贬值)-》打仗可以花大钱-》需要打仗花钱的借口-》打仗花钱的巨大借口就惊人地按时出现了!然后,美元指数需要进入上行通道了-》货币/财政政策要紧缩-》要削减赤字-》战争消耗的赤字很大-》需要削减战争赤字的借口-》削减战争赤字的借口又按时出现了!!!

  911之后美国在反恐方面花费是上万亿级别的(这个我没有具体统计数据,大家可以自己搜一搜),911之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也是耗资巨大的;每架耗资上亿的先进战斗机F22也是这个时期装备美军的。这些都是在美元指数需要下跌这个总体战略下的具体战术措施。

  那么,美元指数需要上涨(战略)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战术)呢?本拉登非常识趣的在最需要他死的时候被“击毙”了(是不是那个时候死的,死的是不是他,都有各种说法,但是只有美国官方的说法能够成为美国决策的依据,不管真相如何,借口已经有了),随即美国宣布开始从阿富汗撤军、F22停飞、美军要采用更多的无人机(便宜啊)、美国两党之间就削减赤字吵得不可开交(美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虽然大家知道削减是一定要削的,但问题是削谁的,当然要大吵一番),这些都是2011年的新闻,大家可以搜到。这些战术性的动作都是服从于总体战略的——美元指数需要上涨,所以军费要削减,赤字要削减,美元要紧缩啊。

  如果知道操纵美元指数的上下运动这个战略,各种配合它的战术动作的意图就很清楚了。所以前面我们说“总体战略了然于胸,才能看懂战术细节是什么意思”。

  【2013-7-10添加内容】从另一篇文章中看到下面内容:

  在2001年中国不仅加入了世贸组织,而且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2001年还发生了一件震动全球的大事:美国的911事件。大家还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偶然发生的吗?!

  ……

  也就是说在2001年或以前,不论是南海撞机事件这样的突发事件,还是美国有意“误炸”中 国大使馆,,都不会改变中国韬光养晦的政策方针。“彼强自保”,在美国人的全面强势下,中国人除了收敛锋芒,隐藏实力不使外露,还能怎么办。所以南海撞机 事件及其后续处理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人通过非常规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决心。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也为“9·11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201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这个我们前面已经做过解释了,建立上合组织是三代为了稳定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一个布局。

  到了2001年7月13日,在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中国北京获得29届奥运会主办权。

  9月13日,即“9·11事件”两天后,墨西哥作为最后一个提出谈判的成员国同中国达成了入世协议。

  9月17日,即“9·11事件”六天后,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全部结束。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再过一个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以上原文是从中美博弈的角度论述的,参见《《中美大博弈》之:围剿与反围剿》

  我们来分析一下9·11事件。从上面的时间表,大家看出什么蹊跷了吗?9·11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也太巧了吧,9·11事件发生两天后墨西哥作为最后一个提出谈判的成员国同中国达成了入世协议,要知道墨西哥可是美国的一个马仔哦。

  如果仅仅是时间有点巧合,倒也情有可原。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美国有没有类似的动机。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香港政府就曾利用主场之利, 修改规则入市干预,让索罗斯等金融炒家们吃过大亏。既然殷鉴不远,美国又怎么可能轻易重蹈覆辙。那又怎么才能避免中国式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事情发生 呢。就得有各种手段做保障,首先我们前面也提了,中国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你中国要遵守入世协议哦!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军事手段做 保证,你胆敢违反协议咱们就战场上见,比如就别怪我断你石油通道。动用军事手段的另一好处就是万一纯粹的经济金融手段攻击不见效,就象空袭南联盟打得欧元 汇率一路走低一样,也让人民币汇率甚至中国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添加内容完】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证明美元指数在2001年要开始下行而在2011要开始上行确实是“导演”的总体战略了,这无非就是要证明,这对“导演”来说好处大大滴——远大于911事件的损失。也就是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导演”从中得到了什么,是否比事件的损失更多?

  证明这个事情,就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了,本文中只能简短勾勒一个轮廓,要彻底证明这一点确实需要掌握很多资料。简单说,就是“导演”利用美元的“特里芬问题”对世界进行双向反复收割。不知道特里芬问题概念的同学可以搜索了解一下。大家都知道,美元作为现行世界贸易结算货币,使劲多印刷一些(超发)就可以向世界收取铸币税,这可是巨大的财富,远非911事件那点儿损失可比。但是呢,如果一直都在超发,大家慢慢地就不相信美元了,很简单,印多了,含金量就下降嘛。总体上来说,也就是从几十年的维度来观察,美元一直在下降:1971年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跟黄金固定的兑换比例是35美元1盎司,也就是说金价是35美元,所以那时美元叫“美金”,含金量足啊,啥时候拿35美金去都能换回1盎司黄金!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个是历史事件,大家可以搜到),到今天黄金价格多少?大家也可以搜一下,1千7百多美元,是不是美元票子毛了、不值钱了?

  所以问题出现了,如果美元一直只降不升,大家就不会相信美元了,收铸币税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此,美元指数需要定期的往上涨一涨,给兄弟们信心嘛,温总说了,信心堪比黄金嘛。而我们知道,忽悠就是信心之源,呵呵。在美元往上涨的过程中,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也收缩一些,留出真空给那些地方制造一些动乱,然后把经济危机输出去,把别人彻底搞乱,等他们的经济崩了之后,再用升值了的美元杀过去,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有价值的资产,反手又赚一笔嘛。结果美元又如日中天,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硬通货,再次受到追捧,进入下一轮铸币税收割期。美元就是这样反复地收割世界财富,不知道有多少万亿美元,911事件的那点儿损失算个屁,不,连个屁都算不上。你说人家能没动机导演一出911的大戏吗?!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