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与江青同名 文革惨遭批判的女星(3)

  她与毛泽东夫人江青在经历上有很多奇妙的契合点,比如两个人都与电影和舞蹈有关。1964年,毛泽东夫人江青第一次把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让全国人民熟知她时,在港台红极一时江青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前者风风火火地推行样板戏时,后者获得金马奖影后的殊荣;十年文革如火如荼之际,身为电影明星的江青放弃在台湾的一切,前往美国从事现代舞创作。江青特殊的名字和经历让她的一生紧紧跟政治联系在一起。与“那个江青”主动介入政治不同,这种联系一直是被动的。

  1960年代中期,已成为台湾著名影星的江青才知道,原来大陆还有另外一个江青。台湾媒体为了区分,经常加上定语:“此岸的江青,彼岸的江青”。还好,那个江青在政治版,而她在影剧版。十年文革结束后,身在美国的江青想回大陆探亲,可因为这个敏感的名字,她申请了十几个月都拿不到签证。1978年,香港亚洲艺术节邀请江青在美国创办的舞蹈团到香港演出,但香港方面对舞蹈团的名字审查了又审查,最后还是无法通过。“四人帮刚倒,这名字尤其敏感,不能用。”香港方面对江青说,最后舞团改名为“纽约江上数峰青舞蹈团”才得以在香港演出。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