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全面抵抗被蒋介石认为是“义和团救国”(2)
没想到几天后,蒋介石就被迫第二次下野了。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就象渡了一个小长假,在1932年1月25日再次回到南京。
蒋介石再上岗的凳子还没有坐热,更头痛的事情又来了,日军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对日本人的狂妄,他在日记中写道:
“昨日对上海日领要求已承认,彼亦满足,傍晚表示撤兵。及至午夜,彼海军司令忽提要我方让出闸北,乃即冲突。及至今晚,战事未息。” [7]
日本人以为蒋介石也是另一个张学良!
对日军的无理,蒋介石当即表示:“决心迁移政府于洛阳,与之决战。否则,随时受其威胁,必作城下之盟。” [8]
1932年1月30日,蒋介石制订了京沪防卫计划“十九路军全力守上海,前警卫军全力守南京” [9] ,“命令谷正伦兼南京警备司令,贺国光为副司令兼参谋长,所有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军官学校附以属部队及南京附近航空、宪兵、警察、要塞等部,统归其指挥,并即当日成立,明日就职。” [10] 。
2月4日,蒋又亲自划定全国防区,以军事委员会名义通电全国。 [11]
一切准备妥当,可就抵抗日本的方式上,蒋介石十分慎重,他要求不予以日军扩大战端的口实,对何应钦、陈铭枢重申“沪事和缓,勿使扩大,以保国家元气”的主张。 [12]
在孙科、冯玉祥等人主张全面抵抗还击时,蒋介石指责他们:“内外联合,反对中央,且主张电令处处挑衅,与日军舰战斗,是义和团救国办法,可叹。”[13]
蒋介石在日本多年,日本人有多少能耐自然清楚,他知道中国军队当下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十九路军之所以能暂时挫败日军的进攻,是日军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闻沪战事,倭寇攻击甚烈,我方尚能支持,而世人不测,以为真正胜利。其实,倭之海军陆战队在陆上与我军作战,其技自穷,而非我军之战斗力胜过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