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我军史上最悲壮的命令(2)

  过去只听说过“八女投江”,只知道“狼牙山五壮士”,只以为一线部队才会出那样的壮举。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孤陋寡闻。八路军里象“狼牙山五壮士”和“八女投江”那样的英雄不是仅仅五人、八人,而是成千上万;不是仅仅一线部队才有英雄,而是从前线到后方机关个个都不含糊;不是仅仅文化程度不高的前线士兵才有胆子拼命,而是“戴眼镜”的学者文人演员记者都同样宁死不降,视死如归。

  “兵家胜败寻常事”,战场较量总是有胜有负。哪个国家的军队都有吃败仗的时候。但从来也没见过哪支军队在处于绝境时能出现比“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更悲壮的命令,更没有见过哪支军队,特别是后方机关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能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这样的命令。如果南京大屠杀时缴械投降的那几十万中国军队都有半点这种气概,历史会是后来那个样子吗?同是中国军队,为什么如此迥然不同?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军队历来是人家洋枪洋炮一轰就如鸟兽散,一被包围就乖乖投降,刀砍上脖子也决不反抗。那些人都太“精明”了,太“现实”了,谁也不肯牺牲自己保全别人,人人都争先恐后往“安全”地方跑,指望别人替自己做牺牲。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别那么傻,现实点,性命要紧”。人人都“精”,结果就是整体犯傻;人人都不肯做牺牲,结果是大家都活不成。南京大屠杀不就是个现成的例子?人人都“精” ,“精”来“精”去,结果呢?

  而八路军呢?即使败,也绝不败斗志。只要斗志不败,军事上的较量败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这次败了,下一次就未必。而只要这条在,就不能说真败了。只有精神上垮了,再也没有较量的胆气,那才能说是真正败了,败到底了。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