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三位元帅级老师影响了王近山的一生(3)
“断”同邓政委
129 师师政委邓小平向以行事果断著名,他的作风也在王近山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1943 年秋,刘邓首长交给王近山一道作业:由于蒋介石妄图袭击陕甘宁边区,中央命令王近山带领386 旅第16 团迅速秘赴延安并扩编部队,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
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 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
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10 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上午,日军13 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 团预设的地狱。一声枪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 个小时,120 多个日军除3 人逃脱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原来,16 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从各地抽调的100 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 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茨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3000 多日军连16 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日酋愠而致战,日军对太岳军区的“扫荡”草草收场,冈村宁茨自创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因此流产。这次战斗在电视剧《亮剑》中得到了生动地艺术再现。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
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呀!”中央军委当即命令王近山为新组建的新4 旅旅长,保卫延安。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