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最决绝的叛徒叶青2次死里逃生(4)

  在湖南做了一段时间国民党军队政治教官后,叶青回到故乡。不久,叶青到了成都,给自己的师长张澜做秘书,又创办了《科学思想》。1930年,叶青得友人之邀,赴上海加入辛垦书店,从事编辑和著译。

  他在住处整天伏案写作,身边带来个南充青年周绍章,替他料理生活、抄稿。叶青无论吃肉吃菜,都要求与饭一锅煮。对生活要求之简,连崇拜他的周绍章都吃不消。他的迂,成为大兴坊(书店所在地)人们谈笑的话柄,称其为‘老夫子’。

  叶青的学问是明显高出别人一筹的。‘辛垦’没有正式编辑,叶青来后,成了书店的总编辑。此后,由于辛垦书店不断出版了一批进步书籍,在社会上也有了一些名声。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粗浅的印象:叶青的叛变,尚不是彻底与无产阶级革命分道扬镳,其间还有一个灰色地带,当时的确有许多这样的人。

  反共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于叛变后的叶青,特别是他从创办《科学思想》到在上海从事文案时的表现,此前很长时间里,我们的叙述中都是说他是中国的“托派。但真正“托派”且以此自豪的郑超麟并不把叶青视为自己人。抗战爆发后,中共长江局的王明等指认陈独秀等是“托派”、“汉奸”,把叶青也刮了进去,叶青还聘请律师登报予以澄清,后不了了之。

  叶青是1939年才由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和潘公展介绍重新加入国民党的,当然,这个国民党与此前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已大不一样了。

  1927年国民党“清共”后的中国思想界,叶青表现得异常活跃,由于叶青“托派”的名声在外,辛垦书店和《二十世纪》承受不起一波接一波的压力,叶青只好退出,另与郑学稼等组成“真理出版社”,后又创办了《时代思潮》杂志。

  他号称自己是一位“反共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反共”“是从学术上着眼”的。他说“中国虽不需要共产主义,但马克思主义诏其所包涵的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等,仍可单独地成为一种学术思想,加以研究和运用”,并且动辄拾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加以旁征博引。在上世纪30年代的理论热潮中,很多人还错以为他就是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派”的代表者。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