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越南男女战俘曾提出同居的要求
众所周知,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中越边境爆发了战争,在民间被习惯性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如今,战争已经远去,但关于战争的有趣故事,却从来没有间断。
据悉,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在自卫还击战中共歼敌4万余人,俘敌1766人。而具体来说,我军与越军交战10余年间,共俘获越军战俘1926人,军衔最高的是被我军导弹击落的越军371师921团第3飞行大队大尉飞行员陈尊和少校、师副参谋长。
一般而言,对于战俘,很多国家是不会很仁慈的,甚至是会采取残忍手段,比如日本,在这方面就是惨绝人寰的。但我国却不一样,因为和胡志明时代越南的感情很深,所以对于越南的战俘,多数还是采取比较仁慈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化为主。譬如会发一些日常用品以及零花钱,这让越俘相当感动。
而根据越俘自己的描述,不少人比较受感动的,是我国军方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不少越俘就表示,自己戴了几十年文盲的帽子,终于在中国摘掉了。而除了文化课之外,我军还对战俘进行了谋生技能的培训,并开设了裁剪缝纫班、医疗班、人工菌种植班、木匠和五金加工班、饲养班等技能班,为越俘们提供了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环境。
不过,在教化的过程中,越南女俘一开始是比较难管理的。因为根据史料显示,她们有四个特点:一是多愁善感,家庭观念重。二是能言善辩,爱说假话。三是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四是害怕回国后嫁不出去。
而在这背后,有一个细节令人玩味,因为一开始我国军方对俘管所经验不足,未将男、女俘分开管理。结果呢?越南男、女俘接触频繁,有的慌称是“夫妻”,竟然公开要求同居。这些现状,让我国军方改进了对俘管所的管理方法。
之后,在俘管所里,我国军方将男、女俘分所管理,这有效地杜绝很多问题。而针对女俘的特点,我军俘管所有的放矢地开展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这方面,主要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毕竟,大家都知道女人是感情比较脆弱的动物,于是我军从这方面入手,时常问寒问暖,与她们拉家常,女俘一生病,立马就会找医生过来看。
女俘赵氏梅到俘管所后就小产,俘管人员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并为她购买了鸡、蛋、奶粉等营养品,使她深受感动。其她女俘知道后,也感动地说:“中国兄弟姐妹对我们比兄弟姐妹还要亲。”这样的声音,就是我国军方最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