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朝官员平乱先诱降后屠杀 腌制义军尸首当军粮(11)

  读史至此,无语,无语。

  杀戮不解决问题,吃人更不解决问题,从成化元年开始,荆襄地区的流民运动风起云涌,整整持续了十一年。直到成化十二年,礼部侍郎周洪谟上书《流民说》,提出用招抚流民设置郡县的方法解决问题。朱见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成化十二年设勋阳府和湖广行都司,安抚流民,注册入籍。从此,这些流民终于有了合法的身份,荒凉的荆襄大地在他们的开垦下,成为经济繁荣商旅不绝的富饶之地。在经过了无数次杀戮与流血后,终于一切皆大欢喜。

  这位周大人,真是明王朝少有的智者,若无此举,李自成逼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一幕,怕是要提前二百年上演了。而他的故事并没有完,数十年后,六十七岁的他以老迈之躯,迎着种种的非议与漫骂,在朱佑樘执政的最初岁月里,燃烧了最后的余热。

  至于断藤峡,也并未中断了动乱,成化八年,候大苟的儿子再度起事,两广风云再起,又是韩雍临危受命,平定叛乱。之后,韩雍提出一系列措施,缓和当地民族矛盾,惩办欺压当地部族的明朝流官,并增设贸易点,解决当地居民的吃饭问题。接着又是周洪谟,提出了一整套详细的设置流官缓和民族矛盾的方法。朱见深全都照办。至此,把明王朝折腾得焦头烂额的断藤峡也总算平定了,原因并不是韩雍砍藤的两把斧子,而是那几道利国利民的奏折。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